尹晨是煙臺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到村后經過一個月的走訪發現,長期單一的種植結構和耕作模式禁錮了村民的思想,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困難重重。“脫貧攻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村民從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于是,幫助村民開闊眼界、打開思路成為尹晨上任后的一項重點工作。
在與婦聯、農業局、扶貧辦聯系溝通后,一份完整的村民培訓方案出爐了。尹晨開始實施她的培訓計劃:把村民帶出去,把專家請進來,累計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學習8次,邀請專家進村講課14次。授課內容主要圍繞現代農業知識,讓村民和專家面對面交流互動,現場解疑釋惑。
接下來,尹晨便著手完善綦家夾河村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既要對項目主體、總體思路和建設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又要對項目明細、經濟效益進行科學分析,盡管挑戰很大,但經過認真梳理,尹晨對現代農業園區產業發展有了系統認知。
在村兩年時間里,尹晨大膽設想、謹慎求證,撰寫了《綦家夾河村發展特色種植大棚可行性分析》等6篇調研報告,先后主持申報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項目”“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創建項目”等26個國家和省市級項目,累計為村里爭取財政扶持資金316.2萬元。
有了資金保障,創業脫貧的想法就可以落地了。平整土地、建設高標準蔬菜大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進農產品檢測設備……慢慢地,尹晨的想法一步步變成現實。
一個偶然的機會,尹晨萌發了創辦女性專業合作社的念頭。那是去年初,她帶領村民參觀北宋鎮趙家村蔬菜大棚時,當地一位女性種植戶說:“咱們婦女,平日里一個人忙活兩個大棚一點問題都沒有,一個大棚一年能掙幾萬塊錢呢!”既然如此,何不成立一個女性專業合作社呢?于是,尹晨牽頭成立了“利津晨曦果蔬專業合作社”,自任理事長兼經理人,開創了全縣由大學生村官擔任理事長、帶領婦女創業的先河。
合作社成立后,尹晨充分發揮頭腦靈、活動能力強的優勢,跑部門,跑項目,爭取到開發建設村北326畝西灘土地的部分項目。如今,在西灘土地上新建的20個高標準采摘大棚已順利承包到戶,并逐步探索出種植草莓、樹莓等珍稀品種的路子。
“園區里的葡萄、蜜桃和蘋果采摘園雖已初具規模,但與周邊村的采摘項目相比,并不具備明顯優勢。”尹晨說,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如何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打造“綦家嘴”現代農業品牌,成了當務之急。去年8月,她主持舉辦了“綦家嘴鄉村文化旅游節”、“迎中秋·綦家嘴采摘”等特色活動,一天人流量超過8000。旅游節的成功運作,為提高現代農業的經濟效益奠定了基礎。
目前,綦家夾河村現代農業園區已初步形成集特色農業、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發展模式,全村110戶村民中,有81戶從事果蔬種植產業,村里7戶貧困戶也順利脫貧。因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表現突出,尹晨先后當選利津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東營市第六次黨代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