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源頭抓起,嚴格招標投標管理制度。要處理好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這對利益的矛盾體,低價中標,不考慮優質優價,也屬不正當競爭。建議充分發揮造價協會、各類培訓機構等的作用,做好引導和服務工作。督促施工企業完善自身的企業定額,結合市場形成有序的競爭。對于現場作業人員,應嚴格采取準入制、加強崗前的專業技術培訓,特別是要將質量意識貫徹到每一個作業工人腦子里,要知道“質量在你手中”。
二、加強施工過程材料與施工的監督管理,加大現場監督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應建立體系和措施并嚴格執行。
三、加強第三方檢測檢驗機構建設與管理,使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第三方質量檢測檢驗機構的認定是工程質量是否會出現問題、是否出現了問題的最后一道關口。但目前,我國的檢驗檢測機構準入門檻不高,機構眾多,惡性競爭,競相壓價。有些項目的檢測收費可低于成本10倍,從而導致現場抽檢等質量下降,甚至出現辦公定編報告的現象。國家技監局已開始開展檢測機構整合,建議加快速度并建立規范并實施。
四、住建部、工信部組織制定了綠色建材評價方法和標準,應盡快實施,促進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提高建筑材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