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水設計要因地制宜、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治理、講究實效、注意經濟,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一般情況下地面和地下設置的排水溝渠,宜短不宜長,以使水流不過于集中,做到及時疏散,就近分流。
(2)各種路基排水溝渠的設置,應注意與農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時可適當地增設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徑,以防農業用水影響路基穩定。路基邊溝一般不應用做農田灌溉渠道,兩者必須合并使用時,邊溝的斷面應加大,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
(3)設計前必須進行調查研究,查明水源與地質條件,重點路段要進行排水系統的全面規劃,考慮路基排水與橋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與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種排水溝渠的平面布置與豎向布置相配合,做到路基路面綜合設計和分期修建。對于排水困難和地質不良的路段,還應與路基防護加固相配合,并進行特殊設計。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盡量不破壞天然水系、不輕易合并自然溝溪和改變水流性質,盡量選擇有利地質條件布設人工溝渠,減少排水溝渠的防護與加固工程。對于重點路段的主要排水設施,以及土質松軟和縱坡較陡地段的排水溝渠,應注意必要的防護與加固。
(5)路基排水要結合當地水文條件和道路等級等具體情況,注意就地取材,以防為主,既要穩固適用,又必須講究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