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肯定要到上海來發展,民營企業來得越多,聲音就會越響,環境就會越好。
上海管理比較注重規范,規范不是壞事,但是一切要以發展為目的,很多時候過度注重流程、規范而不去注重結果,對大家來說是不利的。上海的很多規范,是為跨國公司和國有企業做的,而不是按照民營經濟的規范來做的。上海應建立更加適合民營經濟的規范。
但不管怎么樣,我們還是要進上海,因為民營經濟來得越少,環境越不會很好,抱怨是沒有用的,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上海成為民營企業的天堂。
上海發展民營經濟的環境已經在改善,但要做到與國企及跨國公司“平起平坐”,不是一天兩天能實現的,需要政府以及民營企業自身的努力。我們只要有好的榜樣,踏踏實實地做。我們來的人多一點,創業精神好一點環境就會好起來。
國企可以在上海發展得很好,跨國公司也可以,憑什么民營企業不可以?民營企業比別人靈活、比人家勤奮、比人家努力,憑什么我們就不能規范,我們也得反思反思自己。
本文經《中國企業家》許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