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到樓里,隨處感受到巨大的反差:洗手間沒有馬桶,只有蹲位;會議室的地板嘎嘎作響,好像進了上海老洋房;調度中心工位狹小,人頭涌動,我們只能站在門口張望⋯⋯作為中國廉價航空第一股,我們當然知道這是一家很會省錢的公司,但真沒想到會省到這個地步。要知道,春秋這支超級大牛股從今年一月上市以來已經連漲幾倍,手上的現金多得要“潽”出來,如此“小氣”,到底為哪般?
要了解一家公司的文化,最好的方式是接觸它的人,尤其是高管,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文化就寫在他們身上。接待我們的高管,樸素得如一碗白水,清澈見底。
高管介紹完畢之后,總裁王正華笑意盈盈地走入會議室,邊走邊連聲道歉,他每天早上到公司后,必會打一遍太極拳,沖個涼,所以耽擱了一點時間。這位六十歲創業、七十歲方成大器的老人,精神矍鑠,目光炯炯,看上去比年輕人還精神。
參訪結束,我問同行的老曹,今天有什么收獲?
老曹點上一支煙,連聲嘆息:“我怎么沒早點來拜訪春秋?錯過了這支大牛股!這家公司真是牛得有理。王總講的價值觀都不是虛的,都體現在他的言行舉止中。”
我點點頭:“你說得很對,他們的核心價值觀簡明扼要——奮斗、遠慮、節儉、感恩。”
“王總講的故事你記住了幾個?”老曹故意考考我。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堅持如約付款的故事。航空業彼此欠款早已是心照不宣的慣例,明明到了合同約定的付款期,我就不付錢給你,等著你來疏通關系,拿好處,于是潛規則就這么形成了。但王總從公司開張第一天起,就明確要求財務,必須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日期付款,一天都不能拖。財務不理解,他跟財務說,信用就是生命,不可任性。果不其然,2008年金融危機來了,王總正好買了幾架新飛機,需要好幾個億救急,而當時各家航空公司都拿不到貸款。消息一放出去,愿意貸款給他的銀行在門口排起了隊,公司不僅很順利地度過了危機,還在別人窘迫的時候逆流而上,加速發展。這實在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我一口氣說完。
老曹也叫好道:“王總說,老實人不會吃虧,堅持口碑,珍惜信用,危難之時自有天助。這句話感動了我,中國企業家太需要這樣的正能量了,王總真會講故事!”
我拍拍老曹的肩膀:“領導者會講故事,講真故事,就是傳播價值觀最好的方法。你看,他講的這個故事,對應的正是‘遠慮’這一核心價值觀,不因為當下別人這么干,我也隨波逐流,而是獨立思考,放眼長遠,為明天提前打下穩定的信用基石。”
老曹吐著煙圈說:“是啊,同樣的,他帶頭節儉,別人不節儉都不好意思。”
“你說得很對,王總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還很善于傳播,讓價值觀不停留在口頭上、墻面上,而是活在大家的工作中、生活里。王總出國參加航空博覽會,為了省錢,兩個人一間房,住經濟型酒店。他起得早,為了不影響同事睡覺,坐在馬桶上辦公。同事看到后大受感動,給他拍了張照。王總高興地把照片曬到朋友圈上,這種榜樣的力量,誰能抗拒啊?!”
老曹笑道:“難怪任何浪費行為在這里都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有員工在餐廳里發現某張桌子上剩菜不少,立馬拍照發到公司內部群里聲討,有了這樣的群眾性參與,‘節儉’變成了全民參與的自覺行動,錢自然就一分一分地摳出來了。”
我也笑了:“我們等會兒吃飯可不能剩,小心被他們拍下來喔!”老曹入戲三分,緊張地四處張望。
我接著說:“王總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價值觀首先是鮮活的,同時也要善于講出來。那些能夠體現公司核心價值觀的好故事,領導者首先要親身演繹,同時要善于發現,善于宣講,善于傳播,這樣才能深入人心。用文化影響員工的行為是最高超的領導藝術,所謂無為而治,絕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圍繞核心價值觀,有所為有所不為,達到人人自管理、制度可不為的理想境界。”
走出大門,一架剛剛起飛的飛機從我們的頭頂轟鳴而過,逐漸消失在深藍的天空中。老曹掐滅了手中的煙,望著飛機的背影,無限感慨道:“成大事者有信念,春秋大業就是這么煉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