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某些重大創意要在問世很久之后才創造出價值。最近廈門新頁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許阿義在世界經理人論壇上說,他對無線充電技術的未來滿懷激情。這一技術背后的創意來自于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19世紀時曾與愛迪生共事的一名天才科學家。而直到今天,在跨國公司共同擬定出標準協議之后,這一技術才得以商用。
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是否能成為下一波全球創新大潮的源頭?許多人希望如此,并拿中國不斷增加的專利數量作為佐證。可這個證據并不充分,因為許多專利并未應用于市場,進入多個跨國市場的更是少之又少(參見文章:專利戰,中國企業的成人禮)。在信息經濟中,窮人或富人的差異并非在于現金,而在于創意和知識產權。當然創意的價值有高低,有大小,實話說,微創新通常不靠創意,而在于執行。
Twitter和Uber的投資人克里斯•薩卡(ChrisSacca)喜歡說:“創意不值錢。執行才是一切。”執行往往意味著要打破邊界,同時也必須就合作制定標準。出色的執行和協作有時候是保護和完善知識產權的關鍵(參見中集天達的例子》。或許,體現知識產權健康發展程度最理想指數,應當包含一個國家審理專利糾紛的數量。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專利糾紛的處理結果如何?專利的所有人會得到保護和尊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