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前4個交易日,上證綜指持續上攻,拉出4根陽線,累計上漲了1.75%。深證成指則累計上漲了1.66%,上證50、滬深300、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分離累計上漲了1.28%、1.56%、1.81%、0.86%。隨著市場逐漸回暖,兩融余額也節節高升,本周兩融余額三連增,截至3月15日,A股融資融券余額為9142.61億元,創兩個月新高,較前一交易日增加9.58億元。
從市場的情形來看,受到資金追捧的板塊主要集中在次新股。前期上市的新股在翻開一字漲停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回調,止跌企穩。另外年報表露正在進行,這些次新股多數相符高送轉前提,年報推出高送轉的概率較大。多因素使得次新股再受資金追捧,大幅上漲。
本周,影響市場最大的因素莫過于美聯儲加息以及中國央行的應對。北京時間16日清晨2點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調升25個基點,從0.5%-0.75%上調至0.75%-1.0%,時隔僅3個月就再度加息,此外,在經濟展望中,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還有兩次加息。而2018年美聯儲將加息3次。3月16日,央行分別上調逆回購和MLF操作利率10個基點。上調后的7天、14天和28天逆回購利率分別為2.45%、2.60%和2.75%,上調后的6個月、1年期MLF利率分別為3.05%和3.2%。
與此同時,機構廣泛認為,貨幣利率依然有進一步上調空間,但是對于加息則堅持謹慎立場。中金公司認為,往前看,央行可能持續退出寬松,但年內上調基準存貸款利率的可能性不大。民生宏觀則認為,假如人民幣匯率仍涌現較大貶值壓力,不消除進一步加息的可能。即使未形成加息周期,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內部資產泡沫持續+實體收益率下降的邏輯未改的背景下,貨幣寬松也再難現,整體利率抬升成必定,差別只是長短端抬升的幅度不同而已。
利率是影響資本市場預期的中心因素,美聯儲加息對國內流動性的影響是負面的,將進一步加大國內利率、匯率壓力。然而,從本次美聯儲加息以及中國央行上調貨幣利率的成果來看,A股市場已經顯著有了足夠的預期,因而表示的“波濤不驚”。周四,上證綜指創3個月新高,10年國債期貨主力T1706漲0.96%,創1月10日以來新高,期間一度漲1.1%;5年國債期貨主力TF1706漲0.5%,國內大宗商品也大幅飄紅。
從主導市場運行的經濟根本面的情況來看,目前市場對當前宏觀經濟的復蘇力度和連續時間存在一些分歧。一部分機構認為,從中長期角度,中國經濟可能已經離別了從前長達6年的去產能、通縮和資產負債表調整。另一部分則以為,當前經濟景心胸較高,但經濟復蘇仍面臨較大不肯定性。從市場作風來看,2016年下半年開端,消費、周期藍籌板塊持續跑贏新興產業板塊,機構倉位配置比例在TMT板塊上逐季下降,也是這一情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