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過剩論(如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邏輯關系是:投資過剩→生產過剩→供給過剩→價格暴跌→經濟危機→股市暴跌→。
但是,生產過剩或供給過剩只是經濟學家的一種想象。在現實經濟過程中,即便存在投資過剩,也最多會形成某些板塊(不論生產資料還是消費資料)的產能過剩,在市場容量有限時這些過剩的產能,只會導致企業設備閑置和開工率的降低、效率的下降,而不會形成生產的過剩。即便某些企業硬性提高產量,結果也只會使庫存增加,而不會最終導致供給過剩。在宏觀經濟范疇,局部的產能過剩最多會造成宏觀經濟暫時的結構失調,反而不可能造成整個宏觀經濟的供給過剩。因為,市場的最終需求決定于有效需求(有購買力的消費需求),而有效需求恒等于有效供給。
有效需求不足論(如凱恩斯)經濟危機理論的邏輯是:邊際消費傾向下降(收入增加部分中消費比例的下降)+邊際投資效率下降(投資前景不好導致投資減少)+流動性偏好(民眾偏好私人存款)=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