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電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皮膚的狀況(潮濕或干燥)、接觸電壓高低、接觸面積大小、電流值及其作用時間的長短而變化著的。皮膚越潮濕,人體電阻越小;接觸電壓越高,人體電阻越小;接觸面積越大,人體電阻也越小。人體電阻還與溫度氣候、季節有關。寒冷干燥的冬季,人體電阻大;夏季和雨季,氣溫潮濕,人體電阻小。
2.觸電的時間電擊傷害的輕重還與電流通過人體的時間有關,一方面,電流通過人體的時間越長,人體電阻越低;另一方面,人的心臟每收縮擴張一次,中間約有0.1s的間歇,這0.1s對電流最敏感,假如這一瞬間電流通過心臟,即使電流很小也會引起心臟室纖維性顫動,及至人體窒息。如果電流不在這一瞬間通過心臟,即使電流較大,也不會使人窒息或被電死?梢,人體觸電時間在1s以上也是人體的一個生死關(因人的心臟跳動一般在60~90次/min)。心臟每跳動一次后休息0.1s,在休息這一瞬間有電流通過心臟則十分危險。觸電時間達1s必然經過危險點。國際上公認,觸電時間與流入人體的電流之乘積如果超過30mA·s,就會發生人體觸電死亡事故。
3.電流的頻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標準明確指出,人體觸電后的純醫學效應與觸電電流的種類、大小、頻率和流經人體的時間有關。在交流供電系統中,低頻比高頻危險,而50Hz屬于低頻。
4.電流的路徑電流通過心臟部分越多,情況自然越嚴重,一般從右手到左腳至地最嚴重,從手指頭經過手掌到該手的另一批頭則較輕。
5.環境影響周圍環境潮濕與否及擺脫電源空間的大小對觸電程度也有影響,特別是在金屬容器中工作,人的腳直接踩在金屬容器上,電流很容易通過人體。所以金屬容器中用手燈照明應把電壓調在12V。
6.觸電部位的壓力壓力越大,則接觸電阻就越小,因此觸電的危險性就越大。
7.人體健康情況及精神狀態很顯然,人體的心臟如果有病,承受電擊的能力就差,危害的程度也就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