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介紹
敏感性缺口
銀行把在某一時期內到期或需要重新確定利率的資產和負債稱為利率敏感性資產或負債。二者之差即為重新定價缺口(RepricingGAP)或資金缺口(FundingGAP)。正的重新定價缺口使銀行面臨利率下降的風險,負的重新定價缺口使銀行面臨利率上升的風險,當缺口為零時,利率變動不會影響銀行的凈利差收入。它對于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上利率變動的層次具有針對性,并依據銀行資產負債在央行基準利率變動時所遭受的利率沖擊的程度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計量方法。
存續期缺口模型
存續期模型反映了在市場利率變動時,銀行資產與負債凈值的變動。它是以現金流量的相對現值為相權數,計量出的資產(或負債)中每次現金流量距離到期的加權平均期限,反映了現金流的時間價值。在存續期缺口模型中,有上點需要引起重視,就是債券的價格-收益率曲線的凸線性(Convexity)。由于凸效應的存在,當利率下降幅度較大時,該模型低估債券價格的上漲幅度;而當利率上升幅度較大時,又高估證券價格的下跌幅度。這使得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人員能夠利用資產與負債組合的凸效應來規避利率風險。理想的資產負債組合應該是資產的組合的凸性大于負債組合的凸性。
管理效果
利率是資金的時間價值,是資本這一特殊生產要素的價格。利率的高低對于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都具有重要影響,
利率的變化對金融參與者是一種風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利率波動的急劇擴大,導致了風險管理這門藝術與科學的革命,也產生了對更好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技術和戰略的需求,這種需求與金融理論的迅速發展,一起導致了許多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包括新型金融期貨合約(Newfinancialfutures)、金融期權合約(Optionscontracts)、利率互換(Interest-rateswaps)、上限期權(Caps)、下限期權(Floor)、雙限期權(Collars)、互換期權(Swaptions)等。利率風險管理,即通過運用這些工具鎖定未來的貸款利率或借款利率,以避免因利率變化帶來的投資失敗或還本付息危機;另外亦可運用這些工具,根據利率水平進行投機,獲取高風險下的高額回報。
(一)金融機構通過利率風險管理保障利息收益
銀行和金融公司通常借入短期款項,貸出長期款項,希望能鎖定長短期款項之間的利率差額。但利率上升會導致利差收入下降,銀行只要通過買入利率上限期權鎖定最高借款成本,即可保證最低凈利差收入。不管市場利率怎么變,銀行都可獲益:如果市場利率在整段結構期限內上漲,銀行可把借款成本鎖定在利率上限期權,同時以更高的利率貸款;如果市場利率在整段結構期內下跌,銀行借款成本降低。
(二)具有負債的公司通過利率風險管理降低籌資成本
對主要使用定息借款的公司而言,買入利率下限期權即可享受利率浮動的收益。市場利率下降,公司買入下限期權的或有收益就可能降低公司的借款成本。對主要使用短期借款的公司,通過買入雙限期權,即公司將賣出下限期權的收益,用于買上限期權,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取得利率風險投資收益來降低籌資成本。
(三)主權國家通過利率風險管理,降低籌資成本,提高信用評級
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經常與浮動利率相聯系,通過使用利率互換或利率上限期權,將浮動利率轉化為固定利率或取得賣出期權的收入,避免債務國的堅挺貨幣主要用來支付利息負擔,而非用于經濟發展,從而提高了該國的信用評級,降低了籌資成本。發達國家發行債券時,通過大量買入利率上限期權,當利率上升時,發債國即可獲得套期保值,降低籌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