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為團隊合照)
鄭州西泰山景區坐落于新鄭市龍湖鎮,地處鄭州市區西南,文旅融合促振興的典型代表。該景區歷史文化深厚,黃帝會盟祠承載著黃帝文化傳說,千稼集則還原了特定年代風土民情。實踐團成員實地探訪了千稼集。了解了景區在文化傳承與文旅融合方面的舉措。我們還調研了景區餐飲、住宿及娛樂配套設施,探究“文化+農業+旅游”模式的發展路徑,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積累實踐經驗。

據西泰山景區負責人介紹,當地通過“文化+旅游+農業”模式,將黃帝文化、民俗文化融入農業生產與旅游體驗中,開發了農耕研學、非遺手作、田園民宿等項目,既讓市民游客親近自然、感受文化,又帶動了農產品銷售和村民就業。“去年景區接待游客超80萬人次,大多是鄭州及周邊市民,帶動周邊500余戶農戶增收,戶均年增收約3萬元。”負責人的介紹讓實踐團成員對“文化賦能農業”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離開西泰山,實踐團前往新鄭市好想你紅棗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個以紅棗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這里系統展示了紅棗的歷史、種植、加工及文化內涵,是好想你集團從“賣產品”到“賣文化”的轉型見證。

博物館內,從新石器時代的棗核化石,到漢代的儲棗陶罐,再到現代的紅棗深加工產品,跨越數千年的“紅棗文物”串聯起一部完整的好想你紅棗文化史。“紅棗在我國有8000多年的種植歷史,《詩經》《黃帝內經》中都有關于紅棗的記載,它不僅是一種水果,更是承載著健康理念和人文情懷的文化符號。”博物館講解員介紹道。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著紅棗與農耕文明、傳統醫學的關聯,不時就紅棗種植技術演變、地域文化差異等問題與講解員交流。
通過此次好想你紅棗博物館的參觀,成員們深刻認識到了文化是提升附加值的關鍵。一顆普通紅棗,賦予文化內涵后,能從幾元錢一斤變成幾十元、上百元的精品,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重新認識了農業的價值。現代農業正在向科技化、品牌化、文旅化方向發展,這為我們農科學子提供了廣闊舞臺。
“軒轅青穗”文化興農實踐團后續將整理調研資料,形成調研報告,并結合專業所長,為西泰山和好想你集團提出針對性建議,用實際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青春誓言。此次調研不僅讓實踐團成員深刻理解了文化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堅定了他們投身鄉村振興、服務農業現代化的決心。
通訊員及聯系方式:劉娛綺 18614926632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