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學子三下鄉丨資源學院赴甘肅隴南“文化促進旅游興,助力脫貧致富路”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進入新階段,以文旅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成為戰略推進新的高潮。為探尋地方文旅產業發展在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乞巧文化之鄉——甘肅省西和縣乞巧文化旅游產業建設情況,8月3日至8月7日,長安大學資源學院“文化促進旅游興,助力脫貧致富路”暑期社會實踐隊在鞏昌盛老師的帶領下奔赴甘肅隴南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步伐丈量祖國大地,用青年之聲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實踐隊員到達甘肅省西和縣合照
領略自然歷史,展望發展宏圖
實踐隊員們在此次活動中深入探訪了西和縣的多處重要景點。他們在晚霞湖畔進行采訪調研;攀登云華山,探訪乞巧古跡;漫步岐山武侯祠,感受歷史的沉淀;參觀西和博物館,細讀厚重的文物。通過這些實地考察,隊員們深切體驗到甘肅東南、西漢水畔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感受到西和縣文旅產業正以強勁的勢頭蓬勃發展。
圖為實踐隊員在晚霞湖采訪乞巧活動人員
圖為實踐隊在云華山乞巧長廊山門前合照
圖為實踐隊員與武侯祠景區負責人員深入探討,了解景區建設狀況
圖為實踐隊在西和博物館與小小志愿講解員們合照
感受文化力量,發掘振興優勢
乞巧盛況日增,文化遺產揚名。實踐隊員通過走訪調研、參觀考察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西和縣的文化廣場、避難廣場、伏羲廣場、西和體育館、寧家村博物館以及云華山乞巧長廊,參與乞巧活動并采訪當地居民,深入了解活動習俗。在與乞巧活動的參與者、西和縣寧家村書記及當地村民的交流中,實踐隊員深刻認識到乞巧文化在當地的深厚文化標識和精神印記。這一延續了1800年的乞巧文化,已成為人們的鄉愁之源。
圖為實踐隊員拍攝到乞巧活動“迎巧”正在進行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了解乞巧活動下農特產品售賣情況
圖為實踐隊員于乞巧節期間非遺會展采訪調研喻彭村蜂兒崖土蜂蜜發展狀況
此外,實踐隊員為寧家村的發展和乞巧文化節的建設提出意見。西和乞巧文化節作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豐富的文化優勢和挖掘潛力。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文化節的規模不斷擴大,形式愈加多樣化。西和縣正在以實際行動書寫地方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推動地方經濟與文化的雙重發展。
圖為實踐隊員于西和縣寧家村與村書記寧振弟展開調研探討
賡續紅色血脈
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實踐隊員們走訪了西和會議紀念館、鄧寶珊將軍紀念館、葛霽云故居、天水大革命紀念館等重要紅色教育基地,重溫革命故事,踏訪紅色征途。紅色文化滋養著青年的價值觀,鑄就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天水大革命紀念館鐵路分館
圖為實踐隊員向黨旗宣誓
圖為實踐隊員在天水大革命紀念館合照
圖為實踐隊員瞻仰葛霽云先生像
圖為實踐隊員在鄧寶珊將軍紀念館前合照
活動后,實踐隊員決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繼續弘揚紅色精神,書寫屬于新時代的光輝篇章。
助力文化傳承,續寫青年力量
文化的傳承是關鍵,而青年則是這一使命的主角。有言道“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思維最為活躍,最需精心培養。”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家鄉振興的主力。為激勵西和青年把握“傳承”的接力棒,實踐隊走進甘肅西和縣一中,宣傳乞巧文化,鼓勵他們勇擔文化傳承的責任,為家鄉建設獻策。青年當以傳承為指引,勇敢探索未來的道路。
圖為實踐隊員向西和一中高三三班同學乞巧文化了解程度作問卷調研
圖為實踐隊員與西和一中高三三班同學合照
在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中,長安大學赴甘肅隴南暑期實踐隊隊員們圍繞西和縣文旅產業推動鄉村振興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考察。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刻了解了西和縣文旅產業的優勢與經濟發展的迅猛變化,也發現了產業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并與當地發展單位進行了深入討論,提出了合理的建議。此外,隊員們對紅色革命歷史的意義和優秀文化傳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未來,實踐隊員們希望繼續為西和縣的產業振興獻計獻策,并更加堅定了前行的信念和建設家鄉的決心,將以實際行動書寫好青春華章!
作者:梁海博
電話:15319101881
電子郵箱:2549027133@qq.com
指導老師:鞏昌盛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