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康養產業的發展往往以海洋文化為靈魂。貝殼文化作為海洋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通過藝術加工和工藝傳承,展現出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力。貝殼文化的發展也為海洋康養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內涵、創新的動力以及獨特的資源支持。2024年7月29日上午,我有幸作為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社會實踐隊的成員來到青島貝殼博物館,近距離的感受貝殼的歷史變遷,感悟貝殼文化的深邃與璀璨。
古韻悠長,貝殼史詩
我與同行的其他實踐隊員來到青島貝殼博物館的一號展廳。展廳中央,一枚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赫然在目,它是自然界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見證了地球歷史的變遷。隨著講解員的引領,我們踏入了貝殼歷史的長廊。從遠古層疊貝的簡單質樸到現代貝殼的五彩斑斕,貝殼展現了海洋生態從寧靜神秘到多樣繁盛的變遷。在探索貝殼歷史的旅途中,我深刻感受到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與時間的深邃力量。每一枚貝殼,都是地球歷史的微縮畫卷,訴說著千萬年的滄桑巨變。從遠古的簡樸到現代的斑斕,貝殼的演變不僅是生物進化的見證,更是環境變遷的忠實記錄者。
圖為實踐隊員與青島貝殼博物館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鐘千供圖
多元探索,貝殼價值
我們來到七號展廳,七號展廳向人們展示的是貝殼在古代以及現代多方面多領域的應用價值。在建筑中,貝殼粉環保涂料凈化空氣。在工藝品中,貝殼以其獨特形態承載藝術與文化價值。在農業上,貝殼粉作為肥料滋養作物。在中醫藥領域,貝殼入藥,療疾養生。在歷史,貝殼曾作為貨幣,承載著財富與交易,而在現代社會,貝殼已經作為一種海洋文化,成為海洋精神與生態保護的象征。從建筑到文化,從農業到醫學,貝殼以其獨特價值跨越時空,展現無限魅力。貝殼從古至今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也讓我認識到了貝殼作為海洋的饋贈,它不僅是物質的寶藏,更是文化的載體,不僅蘊含著人類對海洋的敬畏與探索精神,更激發了人們對海洋生態的保護意識。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貝殼藝術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鐘千供圖
貝殼海韻,文化魅力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恰巧碰到幼兒園親子研學活動。從小朋友們的目光里,我看到了他們對于海洋的無限好奇與向往。這份純真的熱愛,讓我深刻感受到海洋文化對于下一代的吸引力,以及培養孩子們海洋意識、激發他們探索海洋熱情的重要性。博物館工作人員也告訴實踐隊員,青島貝殼博物館積極與學校合作,每年都會開展館校聯動活動。在我看來,這些活動不僅傳播了海洋知識,更培養了孩子們對海洋文化的認同與保護意識,為海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播下了希望的種子。除此之外,博物館內的公益講解活動也能夠增進公眾對海洋生物及貝殼文化的了解,提升科學素養和環保意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
圖為游客聆聽講解員講解。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鐘千供圖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我深刻感受到了貝殼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遠意義。貝殼兼具物質寶藏與文化載體,承載人類對海洋的敬畏與探索。它不僅展現了海洋生態的多樣與繁盛,更激發了我們對海洋生態保護的責任感。此次實踐,不僅豐富了我的海洋文化知識,更增強了我對海洋文化的認同與海洋保護意識。未來,我將帶著這份收獲,繼續探索海洋文化,為海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 鐘千)
圖為實踐隊員合影留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供圖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