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黨的二十大以來,為了成為勇于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責任的新時代好青年,助力建設美麗江蘇。6月30日至7月1日,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蘇州理工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執筆青綠”小隊實踐團隊成員前往了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樂余社區繪制文化墻。

圖為繪畫墻面成果。 王喆 供圖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很榮幸能切身感受到建設美麗江蘇的具體事項中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我們前往了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樂余鎮進行手繪鄉村活動。在此次活動中,我深入到了解中國社區居民的生活,通過對當地居民進行采訪,我了解了他們的內心思想、生活習慣以及對未來美好家園建設的向往。這次實踐過后,我不僅學到了新知識,體驗到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對于人民生活了解上的不足。在前往樂余鎮進行溝通繪畫內容期間,我參觀了當地居民的住宅,游覽了自然景觀。通過近距離觀察,我發現居民地區生態文明的發展還存在著一定的短板。樂余鎮經濟的發展是非常良好的,居民對社區也是有著濃厚的愛,但是社區缺少文化墻之類體現社區特色的直觀景象。在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以及對當地居民的采訪后,我們決定通過手繪墻來體現當地怡然自樂生態和諧的一面。

圖為實踐隊員在社區會議室進行墻繪主題的探討。 王喆 供圖
此外,在與居民的交談中,我也了解到他們許多的困惑和需求。居民普遍表示,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收入提升的速度卻跟不上,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這讓我意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精神心理的壓力不斷上升,“家”一般溫馨的氛圍顯得尤為重要起來。 在采訪居民的過程中,我也不禁思考,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切身參與到社區生態文明的發展中去,幫助社區居民改善生活質量呢?首先,我可以盡我所能,將積極的心態通過手繪的方式傳遞給居民,讓他們在感到疲憊壓力時得到些許心靈上的慰藉。其次,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通過實踐了解到社會的發展問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這次實踐讓我有機會更深入地了解社區,認識到它的獨特之處和資源優勢,同時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社區的問題與挑戰。在整個繪畫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對周圍的居民環境、人文風景都有了更深入的體驗和感悟。每次停留,我的畫筆就落下一筆,記錄下我所見、所聞、所想。同時,我也結交了許多朋友,和他們一起探索美麗的社區,一起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大家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歸屬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當地居民的聊天,聽他們講述自己的家長里短,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愿望和訴求。這是在課堂上沒有的人生學習。

圖為隊員們繪制墻面過程。 王喆 供圖
事后,在面向居民對于同學們手繪文化墻活動進行采訪時,同學們的努力獲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潔白的墻面上也有了綠水青山,居民一下就想起了平時司空見慣的家園也是這般美麗,同時也更得意于自己保護環境的努力;墻上灰黑色的斑點被繪成一只只黑色的大雁,不禁讓人感受到自由自在,歸屬家園之感。他們的話語真誠,真心,讓我由衷感到這次的志愿活動意義非凡。

圖為小隊成員與墻面合影。王喆 供圖
在此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的畫筆可以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可以美化一個社區,可以帶給居民精神價值,這樣一個小小的畫筆,居然可以煥發出如此大的能量。美來源于生活,我應該不斷充實自己,開闊視野,不斷鉆研,更好地去盡我所能地做志愿服務,幫助到更多的人。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深入了解了社區的發展狀況和居民的困惑與需求。通過與居民的交流與采訪,我意識到自己作為大學生應該用自己的方法積極參與其中,為社區美好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