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傳統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是鄉村旅游發展中要注意的難題。在旅游開發中應避免環境污染與資源破壞,同時注重生態資源的利用,堅持保護資源為主、開發資源為輔的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過程中,需要細致探索當地鄉村文化的發展脈絡,在當地傳統民俗和淳樸民風中去糙存精,盡可能保留當地文化的自然秉性,不能因開展鄉村文化旅游活動而破壞當地的傳統農耕技術、工具和種植制度。在鄉村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原生態環境的保護,絕不貪大求全,更不可跟風攀比。要實現鄉村文化旅游業與村民日常生活的和諧統一,從而打造出宜農、宜居、宜游、宜體驗的綠色文化旅游氛圍,讓鄉村成為游客安頓心靈、陶冶情操的理想去所。
泉頭村在鄉村旅游中依托自然景觀、古村文化,將歷史文化、農耕文化等人文要素融入到鄉村旅游發展中,構建處處是景、到處可游的“樂活泉頭”品牌。泉頭村自古有種植柿子的傳統,近年來,該村圍繞柿子產業做文章,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從一個原有的省定貧困村成為了鄉村旅游知名村、柿餅生產模范村,實現了脫貧致富,被評為縣級美麗鄉村。
泉頭村歷史悠久,傳說眾多,文化特色鮮明,為留住鄉愁,喚起鄉村記憶,泉頭村建設高端泉溪鄉愁記憶館。記憶館以木質防腐木為依托,搭配景觀石景、水系,有身在畫中之感。記憶館內部陳列著鄉村歷史沿革、婚喪嫁娶、傳統農耕農具、鄉賢人才、抗洪精神、產業振興等多種題材,村民更是把家中一些村積存的報紙、書籍、糧票等老物件貢獻出來。一幅幅圖文,一件件實物,不僅還原了歷史記憶,留住了美麗鄉愁,更是群眾戰勝貧困奔小康的歷史見證。吸引濰坊市周邊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共同打造大家憶古思今、樂活泉頭的“精神家園”。
依山而建的村莊,常年涌流的清泉,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服務中心泉頭村立足生態稟賦,依托自然好山水的優勢,以“山水田園、樂活泉頭”為定位,深挖鄉愁元素,主動融入齊魯嵩山鄉愁經濟示范帶,走出了一條發展鄉愁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子。
嵩山首個“鄉愁記憶館”。記憶館以木質防腐木為依托,搭配景觀石景、水系,有一種置身畫中之感。館內陳列著鄉村歷史沿革、婚喪嫁娶、傳統農耕農具、鄉賢人才、抗洪精神、產業振興等多種題材。一塊電影幕布、10個舊板凳,瞬間將人拉回到小時候,一場電影回放一個歷久彌新的故事、定格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而“時光隧道”的幼年篇、少年篇、青年篇等則記錄著村莊和村民的生活底片。
為建館,村民們把家中一些積存的報紙、書籍、糧票等老物件貢獻出來,一幅幅圖文,一件件實物,還原了歷史記憶,留住了美麗鄉愁,更是群眾戰勝貧困奔小康的歷史見證,共同打造大家憶古思今、樂活泉頭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