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英雄系列
我校開展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廣大學生與新時代同行,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俗話說的好:“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歷史,傳承紅色精神。
所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歷史,我們去了無錫的一些紅色景點。首先先來到了無錫市革命烈士陵園,它蘊含著革命文化的紅色基因,是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的載體。陵園里安息著205位英烈的忠魂,烈士事跡陳列館展陳了114名英烈事跡,英烈墻記載3246名英烈姓名。烈士群雕栩栩如生地再現了萬益、馮金妹等烈士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紀念塔巍峨聳立,“為國犧牲人民英雄紀念塔”11個大字金光熠熠;烈士墓區內共安葬著145名革命先烈,紀念碑亭鐫刻著135位烈士的生平簡歷和感人事跡;烈士事跡陳列館始建于1973年,展廳共設5個展區,展出114位烈士的英勇事跡。看到這些景象,我們沒有感到絲毫寒冷,相反,更多的則是內心的激動和靈魂的震撼。他們大都還很年輕,就這樣為了我們民族解放而從容就義,他們的功績比他們的歲月還多。如果靈魂有大小,我想他們的靈魂一定是靈魂中的巨人。人站在紀念碑前總會感到自己的渺小,不是因為紀念碑的高大,而是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塊紀念碑,而且是一個個巨大的靈魂。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他們是該不朽的,他們以自己的生命書寫了山河的壯麗,以自己的鮮血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或許他們當時無法選擇,也正是他們的無法選擇更說明了他們靈魂的高尚。“青春換的山河壯,碧血染將天地紅”,或許這便是他們真實的寫照吧!
隨后我們來到了張聞天舊居,看到了張聞天所寫的警句:“真理在誰手里,就跟誰走。”
張聞天在老宅里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發表《社會問題》一文,摘譯了《共產黨宣言》的10條綱領,成為南京地區第一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
1925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31年起,因革命秘密需要與家中中斷了聯系,看到父母在上海《新聞報》上刊登尋兒啟事,也無法與父母聯系,直到1958年下基層調研時,才在闊別33年后第一次回到故鄉。
1934年他參加紅軍長征,在遵義會議上率先支持毛澤東的軍事主張,為挽救黨和紅軍做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張聞天光榮的一生,被他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感染。
新時代新征程使命任務已經明確,我們要有重任在肩、不辱使命的危機感;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要經得起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時間:2023-07-31 作者:錢燕 來源:錢燕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