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活動準備階段,實踐團成員查閱、集中整理調研材料并制作線上調研問卷,問卷內容有關大眾對于浦江之首及其周邊地區多元文化發展的態度及針對浦江之首及其周邊地區文旅發展的改良建議。通過線上問卷調研,了解“一江一河”政策的宣傳度,收集不同人群對于浦江之首旅游景區的看法和建議,分析出景區目前存在的發展障礙及痛點所在,以便于實踐團后續相關調研及方案設計的進行。同時,實踐團成員通過廣泛查閱資料,詳細了解了石湖蕩鎮、浦江之首的建設發展現狀,從理論上深刻理解“一江一河”建設、浦江之首文化傳承及發揚的核心內涵,與當地政府、企業聯合,助力浦江之首特色品牌、專屬IP打造,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真正做到從青年視角,用青年力量助力“一江一河”建設。

實踐團實地考察浦江之首景區
以設計賦能“江首”“芯”動力為基點,實踐項目的主要設計成果之一是浦江之首“水文化展覽館”數字VR展館的搭建,實踐團以“水文化展覽館”實景為基礎、利用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打造全新數字化VR展館,以文字、圖片等形式全方位展示館內實景;
圍繞浦江之首1800畝鄉旅融合示范社區建設目標及發展現狀這一主題,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寧蔚老師和實踐團成員一起與上海市松江區石湖蕩鎮東夏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陶力峰、上海市松江區石湖蕩鎮東夏村副主任莊萍及上海思爾騰茸城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招商運營經理孫興龍等領導通過面對面座談的方式,就如何解決浦江之首發展問題及經濟文化建設方面的進行交流并達成初步共識,結合石湖蕩鎮田園風、鄉村游的特點,協助浦江之首打造景區名片,提升鄉村游魅力,助力景區實現資源流量向經濟效益的轉變。

實踐后期,實踐團對線上調研數據、實地考察材料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分析并進行總結討論。圍繞打造石湖蕩特色名片,實踐團結合實地調研材料為浦江之首設計游客游覽地圖、導覽牌等標識;實地走訪并選取合適線路,為游客設計旅游攻略,提升游客旅行體驗,出行更有針對性;從農產品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工業設計專業優勢及浦江之首文化特色,融入水文化元素,設計集紀念性與美觀性的浦江之首文創周邊;生動有趣的手提袋圖案與產品包裝,有利于當地農產品的宣傳推廣以及水文化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相融合;發掘浦江之首特色元素,協助建立完善浦江之首景區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開發線上預約、線上展館展示等功能,有效聯結線上、線下資源,為疫情常態化時期上海市“十四五”一江一河規劃發展建設提供新思路。
——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赴浦江之首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