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由于疫情的影響,京審計大學“鐵膽豪情 赤澄之心”社會實踐團隊成員無法完全集結共同前往常州調研地,但團隊仍跟隨部分隊員的鏡頭奔赴千里追尋鐵軍足跡,并借助VR數字展館,用心體會文物史料背后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并且深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傳承紅色基因的講話精神,充分利用江蘇境內新四軍紅色黨史資源,講好新四軍故事。
跟隨鏡頭,團隊來到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進行參觀走訪。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大型人物群雕,祖孫三代為新四軍送上糧食,新四軍與水西百姓的手緊緊相握。團隊成員透過人物群雕,真切感悟到水西歲月里當地民眾對新四軍戰士的愛戴,新四軍也把水西百姓當作自己的親人,軍民融于水,體現出深厚的情誼。“新四軍是老百姓的武裝,是武裝起來的老百姓”,不過何時何地,軍民血脈永遠相連,軍民關系不可分割。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原來是李氏宗祠,踏進門廳右側,是通訊科接聽電話,進行通信聯絡的地方。兩位新四軍戰士神情緊張,正在忙碌地接聽電話,記錄下電話中傳來的重要信息。成員們通過雕塑,仿佛還能聽見烽火歲月里老式電話機“嘀嘀”響起,電波里承載著新四軍革命戰士們的期待、緊張與激動,為軍隊戰略部署提供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情報。
穿過光裕堂側房,團隊成員來到作戰科。通訊員將接收到的重要信息記錄下來后便送至作戰科,交由相應人員進行情報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手繪地圖,為領導提供作戰計劃參考。往前走是光裕堂,即司令部的正廳,江南指揮部在此召開了一個又一個大型會議,做出重要的戰略決策。那一個個運籌帷幄的身影,帶領新四軍部隊在抗日戰場上譜寫了一首首英雄戰歌。
團隊成員又參觀了陳毅同志的辦公兼臥室。墻上掛著陳毅為妻子張茜寫的定情詩《贊春蘭》,讓成員們體會到烽火年代里陳毅與張茜的伉儷情深與相濡以沫。桌上留有一副未下完的棋局,聽一旁的游客講解,這寓意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未完成的事業,需要新一代人繼續完成下去。參觀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讓成員們深刻認識到,道阻且長,新時代的青年要沿著革命先輩的紅色足跡繼續走下去,填補上未下完的棋局,讓紅色精神血脈代代相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條道路上,從古至今從來不缺有勇氣、有信仰、肯付出、敢擔當的人,也許這就是中華民族最堅韌最偉大的地方。前人倒下,后人繼續前行,紅色基因與紅色精神在這過程中得到傳承,同時也在為復興路上前進的人兒指引方向,給予信仰力量。
2022年已然是新四軍成立的85周年,歲月無法磨滅新四軍革命戰士留下的紅色印跡,團隊成員在重走鐵軍之路的同時也從中汲取鐵軍精神滋養和前進動力,激勵成員們在新的長征路上奮勇前進,譜寫新時代青年的壯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