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山海博時”急救宣傳團走進山東省威海市怡園街道濱州街社區,以“救在身邊,安全一夏”為主題,為社區的小學生們帶來了一場生動實用的心肺復蘇急救知識宣講。這是團隊暑期社會實踐的第一期活動,志愿者們通過專業講解、情景模擬和互動演示,讓小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急救技能,為暑期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專業講解:傳遞急救知識
活動伊始,志愿者以“救在身邊,安全一夏”為開場,迅速吸引了小朋友們的注意力。宣講內容圍繞“識別判斷”患者狀況展開,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如何判斷患者意識狀態和呼吸情況。施救者要輕拍患者雙肩,在耳邊呼喚“先生(女士),您怎么了?”如果患者無反應,就是無意識。
在講解檢查呼吸的方法時,志愿者同學特別強調了“聽、看、感覺”三步驟,并借助道具演示了如何將俯臥位的患者調整為仰臥位。小朋友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有的還跟著志愿者的動作比劃起來。“如果患者沒有呼吸或只有喘息,可能就是心跳驟停,這時候要立刻呼救并開始心肺復蘇。”志愿者的話讓小朋友們意識到急救的緊迫性。
情景模擬:手把手教學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理解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志愿者團隊準備了模擬人道具,現場演示了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的正確方法。小朋友們圍成一圈,目不轉睛地看著志愿者的每一個動作。“按壓時要雙手交叉,用掌根發力,頻率是每分鐘100到120次。”志愿者一邊講解,一邊鼓勵孩子們上臺嘗試。
孩子們熱情高漲,紛紛踴躍舉手,其中兩位小朋友們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完成了第一次胸外按壓,雖然動作略顯生疏,但在團隊成員的指導下,變得愈發專業,兩位小朋友的認真態度也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積極互動:點燃學習熱情
活動中,志愿者們設計了問答環節,通過提問鞏固所學知識。“如果有人暈倒了,第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判斷患者有沒有呼吸?”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有的甚至跑到臺前演示動作。志愿者還為答對問題的小朋友贈送了小禮品,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宣講成功:播撒安全的種子
本次宣講活動不僅讓小學生們掌握了基礎急救技能,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關愛生命、重視安全的種子。志愿者們的專業講解和演示,以及小朋友們的積極互動,共同構成了活動的亮點。社區工作人員也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樣的急救知識普及非常有必要,希望未來能多舉辦類似活動。”
“山海博時”急救宣傳團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救在身邊,安全一夏”的主題,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未來,團隊將繼續走進更多社區,為普及急救知識貢獻力量,讓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