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海洋之珍饈,探秘水產之來源
在石臼海鮮市場內,既有常見的帶魚、鱸魚、扇貝,也有珍稀的海膽、海參、龍蝦等。在與攤主們的交談中得知,這些海產品大多來自附近海域的漁民捕撈。此外,一些進口海產品則是通過冷鏈物流從國外運輸而來,雖然價格稍高,但因其獨特的口感與較高營養價值,也深受消費者喜愛。
圖為實踐隊成員向攤主詢問海鮮種類。陳靜 供圖
實踐隊成員們來到帶魚攤位上,攤主表示,所有帶魚都在今天早上被捕撈上來,肉質緊實、口感鮮美。同時,攤主展示了海鮮保鮮技術的最新應用,如低溫冷凍與真空包裝,確保了海產品的品質與安全。隨后,實踐隊成員們又走訪了多個攤位,詳細了解了不同海產品的產地、捕撈季節及營養價值,發現石臼海鮮市場的海產品種類繁多,來源豐富,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味蕾需求,更體現了海洋資源的豐富多樣。
圖為石臼海鮮市場內新鮮的帶魚。陳靜 供圖
知曉價格之微妙,刻寫銷售之規范
實踐隊成員們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海產品的價格不僅受到季節、品種與新鮮度的影響,還與市場的供求關系密切相關。一位熱情的攤主表示,捕撈旺季時,海產品的價格自然會下降,等到了淡季,價格就會往上漲。一些高品質的海產品,如海參和鮑魚,雖然價格不菲,但因其營養價值高,依然有不少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這種價格與市場的微妙平衡,不僅體現了市場經濟的規律,也反映了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
圖為攤主向實踐隊成員介紹海產品。陳靜 供圖
在走訪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們還深入了解了海產品的銷售渠道與銷售情況。批發與零售是石臼海鮮市場的主要銷售方式。批發主要面向餐館、酒店等大客戶,而零售則直接面向消費者。在銷售情況方面,得益于市場管理部門的嚴格規范、攤主們的誠信經營策略,以及近年來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理念的日益重視,該海鮮市場的海產品銷售情況一直保持著較為穩定的態勢。值得一提的是,在節假日期間,隨著消費者需求的顯著增加,海產品的銷售量迎來了大幅提升。
圖為實踐隊伍在石臼海鮮市場的集體合照。陳靜 供圖
通過此次深入海鮮市場的走訪調研活動,“變廢為寶”社會實踐隊的成員親身體驗到了海洋資源的豐富多樣性,了解到了石臼海鮮市場內海產品的種類、來源、價格與銷售狀況,深刻感受到了海洋對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成員們深刻認識到,保護海洋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因此,“變廢為寶”社會實踐隊呼吁社會各界加強對海洋資源的關注和保護,共同踐行“大食物觀”,深耕遠海糧倉,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通訊員 陳靜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