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青島1月17日電(通訊員 周子瑜)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傳統刺繡產品逐漸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但魯繡的制作工藝,仍需要青年人學習并將其傳承下去。2024年1月17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魯繡華彩,譯路揚粹”實踐隊成員來到青島紡織博物館,深入了解紡織的發展歷程及有關工藝,為延續魯繡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傳統新韻,技藝相承
青島紡織以其多樣的作品體現出了早期工人吃苦耐勞,敢于創新的精神,悠久的歷史展現出了紡織工業的獨特魅力。實踐隊成員們走進紡織博物館,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參觀了室內和室外兩個展館,了解到博物館分為室內展區和室外動線遺址景觀兩部分,擁有“九館十八景”的布局。
在室內參觀的過程中,成員們觀察到這里展出的繡品是用多各種各樣的彩色絲線紡織而成,不僅在圖案設計上與人民意趣緊密相連,而且還將傳統與現代技術進行了結合。實踐隊成員們步履不停,又走進了多個主題場館:在歷史館中看到了展演中的不同時期的紡織品和相關工具,感受到其中魯繡歷史之久遠;在科技館中瞻仰魯繡傳人智慧的結晶,深覺紡織科技進步與創新之迅捷;在纖維館中體驗到了絲織纖維的特性,從多維角度品味紡織文化之雄麗。

圖為實踐隊成員拍攝館內展品。周子瑜 供圖
在室外,實踐隊成員們則發現了多處工業遺址,如鐵路專線橋、水塔等,一件件遺址完整地向實踐隊成員呈現了紡織工業生產體系的發展脈絡。展館從生產到產出全方位的展示了紡織品的生產過程,紡織機器真實壯觀,紡織產品生動且貼近生活,讓實踐隊成員深刻感受到其中所展現的青島紡織行業的輝煌歷史。
實踐賦能,創新賡續
室內、室外展區參觀結束后,實踐隊成員們接著進入了魯繡的歷史沿革展區,認真聆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并適時提出自己的疑問,用問答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了魯繡的起源、發展以及在現代社會的應用。隨后,實踐隊成員們來到了魯繡工藝展示區,在這里,實踐隊成員們親眼目睹了魯繡匠人現場制作作品的過程,被匠人們精湛的技藝所折服。

圖為實踐隊成員正在觀察館內展品。周子瑜 供圖
實踐隊成員們對多位匠人進行采訪得知,該博物館致力于收藏眾多與魯繡相關的歷史文物和展品,為青年人研究魯繡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史料。工作人員還提到,青島紡織博物館先前還通過舉辦展覽,講座等活動來推動魯繡的研究和傳播,不僅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了解和學習魯繡的平臺,還提升了公眾對魯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度和保護意識。
實踐隊成員利用互動體驗、虛擬展示等技術,通過數字虛擬投影、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為觀眾講述了紡織歷史,為傳承和弘揚紡織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加豐富了實踐隊成員對魯繡的認知。

圖為魯繡華彩,譯路揚粹實踐隊成員。周子瑜 供圖
這次參觀讓實踐隊成員們對紡織業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深刻感受到了魯繡紡織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無限可能。曲阜師范大學“魯繡華彩,譯路揚粹”實踐隊成員將繼續傳承和弘揚魯繡紡織文化,發揮青年之力,推動魯繡在實踐與創新中不斷向前發展。(通訊員 周子瑜)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