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之旅從紀念館正面的主題雕塑“工農聯盟”開始。這個雕塑象征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人、農民、軍人、學生和知識分子等群體共同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革命群眾運動的重要力量。兩側的群雕展示了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到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從五卅運動到北伐戰爭的重大歷史事件。這些雕塑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壯麗的革命畫卷。
進入館內,我們被展示的油畫“第一次國共合作”所吸引。這幅油畫生動再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兩黨的重要人物,展現了那段關鍵的歷史。然而,國共合作并非一帆風順,在波瀾壯闊的大革命洪流中也潛伏著不安的暗流。
繼續前行,我們參觀了中共四大會址的復原場景。這一場景再現了廣吉里弄。經過長時間的調查與考證,其最終確定為中共四大會址。
在場景再現廳中,我們看到了中共四大的三層樓石庫門房屋。特別是二樓會場被布置成一個英文補習班,以掩護和保密會議的召開。會場內部分物品和茶具是向隔壁鄰居借用的,展示了當時召開會議的艱苦條件。當時參會的有陳獨秀、彭述之、蔡和森等20位代表,他們代表全國各地的994名黨員。大會通過了宣言,修改了黨章,并通過了青年運動、婦女運動等11項決議案。
紀念館內還有一處展區特別展示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裝起義,這是中共四大后續影響的重要事件。通過這些展覽,我們了解到1927年3月上海80萬工人舉行的總罷工,以及隨后轉為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成功占領了租界外的上海,建立了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這一系列行動成為大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運動的壯舉,標志著北伐戰爭時期工人運動發展的最高峰。
通過參觀紀念館的常設展,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中共四大的歷史背景和重大意義。紀念館序廳的主題雕塑“工農聯盟”以及背后的“歷史豐碑”短片、兩側的“風起云涌”浮雕,生動再現了中共四大召開的歷史氛圍。紀念館常設展的主題“力量之源”展現了黨領導和影響下的群眾性組織的蓬勃發展。
此次參觀活動不僅讓我們深刻理解了中共四大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堅定了我們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的信念。通過回顧那段光輝歲月,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與發展。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只有傳承先輩們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不斷奮進,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參觀中共四大紀念館不僅是一次歷史的追尋,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我們將以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