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團成員拜訪了李氏陶藝第六代傳承人李子輝先生。他不僅繼承了祖輩的陶藝制作技藝,還在堅持歷史傳承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深入推廣和創(chuàng)新。
據傳承人李子輝所講,東昌李氏陶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間,當時東昌府區(qū)域內就已形成很成熟的黃河膠泥制作技藝。這種陶藝形式在東昌府黃河流域及大運河兩岸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現主要分布在道口鋪安莊村等地。


(圖為傳承人李子輝介紹東昌李氏陶藝時所攝)
隨后,非遺傳承人向調研團成員講述了李氏陶藝的制作過程。東昌李氏陶藝的制作原料主要是來自本區(qū)域內歷史地理積淀形成的黃河膠泥,經過嚴格的過濾工序精選出來的最細膩的部分進行制作。主要步驟由成型、修坯裝飾和燒制三部分組成。其中,成型的主要方法有拉坯和捏制,作品主要分為拉軍皿類和捏制造型類;修坯裝飾要待坯體達到一定硬度時進行修坯,要修出器型的細節(jié)部分,并進行刻、劃、花及貼塑等裝飾;燒制要將修整和裝飾完成的體放置干燥,還體干透后進行燒制,燒制溫度達1200度以上。這一過程中,“拉坯、捏造、火候好”被稱為東昌陶藝的三寶,體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術要求。


(圖為傳承人李子輝介紹東昌李氏陶藝時所攝)
通過實地學習和體驗,調研團成員意識到,東昌李氏陶藝不僅是一種傳統手工藝,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東昌李氏陶藝,有助于保護和傳承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展示民族審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交流,同時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圖為東昌李氏陶藝作品展示)
深入學習和傳承東昌李氏陶藝,不僅是我們對這一獨特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責任與使命,更是我們對傳統工藝的尊重與熱愛。通過這一過程,我們不僅能夠使東昌李氏陶藝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還能夠為個人帶來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同時為社會注入文化的活力與和諧。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繼續(xù)這一傳承之旅,讓李氏陶藝的精湛技藝和精神內涵代代相傳,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橋梁。


(圖為“尋遺筑夢”社會實踐調研團成員與東昌李氏陶藝傳承人及相關人員的合影)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