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橙香,雙翼振鄉
實踐團成員親眼目睹了浣花社區1500多畝臍橙種植基地的壯觀景象,尤其是以“72-1”品種為主的臍橙,已成為社區的金色名片。浣花社區通過科學管理和品牌維護,成功應對市場挑戰,確保了“72-1”等優質品種的持續繁榮。浣花社區還依托白帝城、三峽之巔的旅游資源,發展餐飲住宿等服務業,實現了產業多元化發展。
向日葵浣花社區鄉村振興促進團以電商直播和點心產業創新為擎,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上午,實踐團成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電商直播宣講活動,深入剖析了電商直播對推動奉節臍橙產業的優勢,講解了直播技巧。活動現場,居民們對電商直播的熱情高漲,反映出這一新興銷售模式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同時,實踐團還鼓勵將奉節本地文化元素融入電商直播中,通過文化賦能提升產品附加值,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浣花社區居民講解電商直播。張鈺 供圖
石刻忠魂引振興,肩挑轎抬富鄉鄰實踐團深入托孤堂,幾尊栩栩如生的雕像生動再現了劉備與諸葛亮之間那段感人至深的君臣之情,借此深刻領悟了“奉節”地名背后所承載的忠誠與信義精神。此外,還仔細觀察了白帝城內的傳統運輸方式——挑夫與轎夫。在與挑夫、轎夫的互動交流中,實踐團深刻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勤勞與淳樸,以及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堅守。

圖為白帝城內的挑夫。張鈺 供圖
詩橙映非遺,匠心傳浣花7月26日,在勝蘭夔繡工作室,實踐團與夔繡靈魂人物石勝蘭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石老師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精湛的刺繡技藝,將夔繡推向市場,并贏得了當地博物館的青睞。她大膽采用攝影作品作為創作靈感,運用“亂針繡”等現代美術手法,使夔繡作品煥發新生,既保留了傳統技藝的精髓,又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夔繡既是指尖技藝的展現,也是指尖經濟的成功典范,其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并重。
實踐團還拜訪了木雕藝術家林容廣老師,了解到夔梳這一古老而神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林老師通過跨界融合,將木雕與夔梳技藝相結合,創作出了一系列既美觀又實用的作品。他不僅在巴蜀中學等學校開設公開課,還積極推廣夔梳文化,讓年輕一代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圖為林容廣老師正在雕刻作品。張鈺 供圖
實踐團成員們不僅領略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韻味,更深刻認識到不光需要匠心精神,還需要大膽創新。他們紛紛表示,要把所見所聞帶回社區,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呼吁社會各界能夠給予非遺文化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掃黃打非凈網土,文明閱讀伴童行
7月28日,向日葵浣花社區鄉村振興促進團攜手當地“掃黃打非”辦,成功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綠書簽潤心田,文明風揚少年”的青少年文化教育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倡導青少年綠色閱讀、文明上網,營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通過實踐團生動有趣的講解,孩子們深刻理解了“綠書簽”行動的寓意與重要性。依托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實踐團還組織了詩詞接龍競賽,激發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并有效引導他們遠離網絡沉迷,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實踐團還積極宣傳《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鼓勵青少年成為文明行為的傳播者和踐行者。不僅增強了青少年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意識,還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文明行為的向往。
緬懷英烈志,傳承紅巖魂
29日,在彭詠梧烈士陵園舉辦的紀念活動上,全體成員緬懷革命先烈,傳承英烈精神,激勵青年一代在新時代繼續奮斗。實踐團手持鮮花,面向彭詠梧烈士紀念碑肅立默哀,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隨后,進行環繞紀念碑行走、默哀祈愿及敬獻鮮花等環節,感受其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紅巖精神。參觀完陳列室后,成員們深刻感受到紅巖英烈們堅定的理想信念與無私奉獻,特別是“獄中八條”的血淚囑托,激勵著青年一代在新時代繼續前行。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浣花社區居民合影留念。張鈺 供圖
此次鄉村振興實踐活動不僅為浣花社區帶來了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更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了寶貴經驗與支持。未來,實踐團將與浣花居民攜手共進,繼續加大對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力度,同時積極探索電商等創新模式。在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貢獻青年力量,展示青春豐采,共創鄉村振興新輝煌。-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