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實踐團成員首先來到了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抗戰勝利紀念堂。其作為云南抗戰的標志性歷史紀念建筑,成為了本次調研的重點研究對象。
抗戰勝利紀念堂,最初名為“志公堂”,隨后改為“中山紀念堂”,現市民多簡稱其為“勝利堂”。抗戰勝利堂是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筑,數次修葺,為云南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舉行重要會議的場所。碑的正面鐫刻著鄧小平同志的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后題刻為:“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以來,為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封建專制統治,解放云南,保衛祖國邊疆,建設社會主義而英勇獻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圖為云南英雄紀念碑 通訊員朱禹衡供圖
高聳的云南人民英雄紀念碑氣勢磅礴,極大的震撼了調研的隊員們,大家在原地久久觀望。待緩過神來,大家紛紛上前與其合影留念。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拍照留念 通訊員朱禹衡供圖
在紀念碑的地下一層還隱藏著云南人民革命斗爭史展廳,記錄了云南人民不屈的歲月史。該展廳分六個部分為大家系統回顧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50年云南解放這110年間,云南人民為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所進行的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斗爭。

圖為展廳入口 通訊員朱禹衡供圖
抗戰勝利紀念堂,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而建立的。它蘊藏著無數抗戰英烈的血淚和犧牲,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永不放棄。走進這里,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雨飄搖與堅持不懈。
接下來,實踐團來到了聶耳故居。聶耳一生創作的42首音樂作品中,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他把自己對祖國、對人民和對黨的赤膽忠心,對敵人的無比憤慨,都傾注到了音符之中,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決心同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和頑強不屈的英雄氣概。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雄壯高昂的國歌,無時無刻不在激起人們心中的愛國之情。重訪昆明聶耳故居,睹物思人,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永遠銘記中華民族一百多年前所經受的滄桑磨難,永遠記住“為國而歌”的聶耳,國歌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前進!前進!進!

圖為聶耳故居 通訊員朱禹衡供圖
短暫的休整過后,隊員們出發前往云南野生動物園。云南省是全球36個物種最豐富且備受威脅的陸地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的“中國西南山地”“東喜馬拉雅地區”及“印度—緬甸”三大區域的核心和交匯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的地形地貌以及立體的氣候環境,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的美譽,是中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據云南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現代動物園承載著野生動物基因保護的重要使命,是野生動物綜合保護的重要機構。云南野生動物園一直致力于野生動物的基因保護,在繁殖育幼工作中也積累到了豐富的經驗,2023年就成功繁殖了東北虎、黑熊、白面僧面猴等珍稀動物近百頭(只)。

圖為云南野生動物園部分動物照片 通訊員朱禹衡供圖
通過實地走入云南野生動物園,實踐團成員們不僅認識了生物多樣性知識,還真切地感受到了云南對于生物多樣性的重視與保護。相信通過這樣一次難忘的經歷,在未來成長過程中,我們一定可以把“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們。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