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根基,為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引導廣大青年在社會大講堂中感悟思想偉力、凝聚奮進力量、展現青春作為,我校社會實踐以”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于7至八月組織暑期”三下鄉“活動。
本期社會實踐按照”按需設項、據項組團、雙向受益“的工作原則,組建專項項目實踐團隊若干,奔赴省內外廣泛開展理論政策宣講、社會觀察、環境保護等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小隊作為中華文化探索團的一支,于七月中奔赴滁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首站我們到達了享有”皖東明珠“美譽的瑯琊山,小隊圍繞旅游業與風景區管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生態可循環三個主題,開展調研與研究,見證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瑯琊山景區積極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做到了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統一,也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為滁州市的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第二站小隊來到了富有城市名片之稱的滁州市博物館,在這里,小隊圍繞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文化的弘揚主題,進行積極的探索與研究,博物館作為人類歷史的見證者和物質載體,保存和展示了各種優秀文化遺產,工作人員著重保護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制定規章制度保護優秀文化不被破壞、營造安靜氛圍讓人們深度感悟文化魅力,都是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生動詮釋。

第三站來到滁州城西125公里外的關山中段,山口峭壁之間,設置障礙,為古代重要關隘,素有瑯琊山景區的璀璨明珠之稱的清流關。作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對象,古清流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始建于南唐,作為當時古代北方進入南京的必經之路,歷史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如今,清流關作為歷史的見證者,目睹一千多年以來歷史的不斷變遷,已然成為歷史的一座豐碑,赫然處在歷史與時代的相交處,為人民精神烙上深深的歷史痕跡。
實踐團隊牢記”修德求是、博學篤行“校訓,把理論與實踐緊緊聯系到一起,投入到歷史文化探索這個大課堂當中,為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學習途中不怕苦不怕累,用青春與汗水為暑期實踐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