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過的
最美的鄉村路是什么樣子
是綠樹成蔭、繁花似錦
是春風十里、蔓草芳苓
亦或是,小橋流水,雞犬桑麻
在無錫古竹
酸甜飽滿的楊梅果實
干凈整潔的農家院落
寬闊平坦的鄉村道路
引人入勝的田園風光
與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勾勒出一幅“環境美、產業興、村民樂”的
和美鄉村畫卷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任務,是施展青年才干的廣闊舞臺。最美的鄉村路是什么樣子
是綠樹成蔭、繁花似錦
是春風十里、蔓草芳苓
亦或是,小橋流水,雞犬桑麻
在無錫古竹
酸甜飽滿的楊梅果實
干凈整潔的農家院落
寬闊平坦的鄉村道路
引人入勝的田園風光
與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勾勒出一幅“環境美、產業興、村民樂”的
和美鄉村畫卷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美麗江蘇的重大戰略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激發鄉村發展活力,7月下旬至8月中旬,設計學院“相約‘梅’好”社會實踐團深入無錫市古竹社區,開展為期3周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挖掘古竹社區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推動社區文化品牌推廣,在深入基層辦實事中盡顯青年擔當,讓青春之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熠熠生輝。
無錫市馬山街道古竹社區,一個風景秀麗、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在這里,生活著一群熱愛自然、辛勤淳樸的社區居民。馬山楊梅,更是有著兩千多年的種植歷史,是遠近聞名的太湖“紅寶石”,也是全國農產品的地理標志。馬山街道曾因特色楊梅產業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

為擴大當地文化特產的宣傳影響力,拓展楊梅產業鏈發展渠道,賦能鄉村文化振興,7月下旬,“相約‘梅’好”實踐團成員們深入基層,走訪古竹社區的6位楊梅嫁接達人,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楊梅的一生和這背后的故事,積累創作靈感,奠定活動基礎。71歲的唐秀英婆婆講到“每年6月初開始,一家子就圍著楊梅樹轉,別提多開心了”。這一年一度短暫的新鮮背后,是楊梅樹的代際傳承和一家人的凝聚,是古楊梅一千多年的歷史和新楊梅品種幾十年的繁育,還有馬山街道古竹社區上上下下在種植技術、品牌推廣和科技文化賦能上不斷“搶占先機”。


為進一步展現當地楊梅文化特色,豐富古竹社區農戶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實踐團成員們發揮設計專業優勢,融合傳統與現代技藝,為居民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楊梅扎染”藝術活動,用云染、漩渦染、魚鱗紋、竹節紋、冰花染等多種扎染方式留住“楊梅味”的夏天,讓農戶們感受到將傳統藝術融入生活中的魅力。在現場,大家用線、繩、皮筋等多種工具,對布料進行扎、縫、縛、夾等操作,伴隨著布料顏色在染料中發生變化,不僅幫助大家留住了這個夏天甜美的楊梅記憶,更是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心靈的放松和療愈。

在入戶走訪與扎染活動之后,為深入挖掘無錫馬山楊梅的文化內涵與現代價值,實踐團成員們緊鑼密鼓地投入“楊梅古韻”展覽的籌備工作中,以梅農故事、楊梅產業、地方特色為靈感,通過現代創新與設計手段,打造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們精神力量的馬山楊梅周邊文創,從古竹社區的歷史與發展、楊梅文化、扎染工藝、文創周邊設計這四個角度搜集資料并制作了7塊圖文并茂的展板,增強了馬山楊梅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助推了馬山街道古竹社區的楊梅產業發展。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