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干部首先分享了政府與教育部在推動研學旅游發展方面的努力。近年來,一系列政策意見的出臺,旨在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提升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為研學旅游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談及研學旅游的教育價值,駐村干部強調,通過參觀歷史遺址、了解革命歷史等活動,研學旅行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還能在團隊合作中鍛煉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重要平臺。

對于如何更好地扶持研學旅游發展,駐村干部指出,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充分發揮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面對農民畫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難題,駐村干部表達了深切的憂慮。隨著社會發展,愿意從事農民畫創作的年輕人日益減少,加之公眾對非遺文化的認知不足,農民畫的傳承正面臨嚴峻挑戰。
展望未來,駐村干部認為研學旅游將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和科技化的趨勢。他特別提到,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學習體驗,將是提升研學效果、吸引更多學生參與的關鍵。同時,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研學項目的設計和實施,不僅能夠增強項目的本土特色,還能提升社會認可度,實現研學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研夢筑鄉調研團與藝旅彰文調研團的此次蟳埔村之行,不僅是一次實踐調研,更是一次對非遺文化傳承與研學旅行融合發展可能性的積極探索,揭示了農民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傳承困境,同時展現了研學旅行在教育價值、政策支持、市場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 研夢筑鄉調研團)
8月10日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