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黃花塘新四軍文化園,雄偉壯觀的軍艦、坦克赫然挺立在眼前,它們靜靜地坐在那,我們的耳邊響起沖鋒的號角......在這片土地上,新四軍軍部暨中共中央華中局于1943年1月10日移駐盱眙縣黃花塘鎮境內直到抗戰的全面勝利,歷時兩年又八個月,陳毅、張云逸、曾山、賴傳珠、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運籌帷幄,為奪取抗戰的全面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八十載有余,還看今朝,2022年新四軍文化園入選淮安市“恩來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以“弘揚鐵軍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為核心,成為重要紅色教育載體。
一、探討融合經驗,擘畫紅旅藍圖
知曉文化園做出了紅旅發展的新嘗試,團隊成員就當前干部培訓、黨性教育、旅游體驗、國防教育、生態農旅、拓展訓練等方面展開訪談,了解到新四軍文化園目前以黨性教育、紅色傳統、專業能力、廉政教育、國防建設等為主要教育培訓內容,集講授式、體驗式、研討式案例式、情景模擬式等互動教學模式于一體,依托黃花塘軍部紀念館、泥沛老街蘇北唯一國營茶場—雨山茶場、蘆溝社區等資源,重點創建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廉政教育”、“龍蝦產業沉浸體驗”、“新四軍紅色歷史深度感悟”四條特色研學線路。去年接待游客創收460萬,在產業方面大力宣傳黃花塘農產品,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未來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充電樁等方便游客的基礎設施,開拓紅色研學市場,同時結合國防教育中心,實現游客載量翻倍的遠景規劃。團隊成員提議未來可以依托紅色資源與臨近的金果林聯動,進一步拓展多元化農文旅產業鏈。

圖為團隊成員訪談工作人員
二、參觀新四軍紀念館,感悟革命精神
訪談結束后,緊接著團隊重點參觀了新四軍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在紀念館內,共同重溫先輩們艱苦卓絕的烽火歲月。講解員表示“三三制”政權的成功實踐,不僅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還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進行了初步探索并積累了豐富經驗。參觀接近尾聲,團隊成員看到了紅墻上刻著金光閃閃的字:“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習近平”。此時幾位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們蹦蹦跳跳地經過紅墻,團隊成員深感正是先烈們的犧牲,換來了眼前的生生不息,紅色基因應代代相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圖為團隊成員接受紅色教育
三、調研環境建設,挖掘生態優勢
生態振興是鄉村“五大振興”之一,是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重要結合點。團隊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新四軍文化園園區攜手榮獲“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的黃花塘村,一同探索農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共筑“百里紅飄帶·山水田園詩”愿景。同時新四軍文化園園區內部計劃盤活魚塘,打造垂釣項目,生態綠與產業金結合,后期投入太陽能環保能源的燈光設備。堅持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做大做強有機農產品生產、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實現生態“含金量”和發展“含綠量”同步提升。
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深刻領悟到了年輕一代在推進鄉村振興道路上的重要職責和使命。深入探究新四軍紀念館農文旅融合創新路徑,并梳理出其中的“黨建紅+產業金+生態綠”的先進理念與操作經驗。團隊成員發揮專業所長,在營銷獲客、延長產業鏈等方面建言獻策。相信在鐵軍精神和黨建的引領下,新四軍紅色旅游將會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為鄉村振興書寫出更加壯麗的篇章,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圖為團隊成員與工作人員合影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