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查閱文獻,團隊成員了解到新時代鄉村教育面臨以下現實困境:課堂教學轉型緩慢、教育生態失衡、價值追求異化、學校管理疲軟、師資建設乏力。造成以上困境的原因是綜合的,學者方琳、李艷杰通過問卷調查法與Person相關性分析法得出結論:大部分受訪者認為鄉村基礎教育比城鎮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體制改革延遲、學校規模與硬件設施限制及師資力量薄弱三方面;學者周曉時、李谷成從資源利用、制度管理、社會文化引導三個關鍵維度出發,提出鄉村教育困境與鄉村教育資源不足、管理的“卸責”及制度的“缺位”、家庭思想觀念及社會主題因素有關。綜上所述,團隊成員了解并總結出造成鄉村教育困境的背后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鄉村教育資源不足。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差距大、教育資源投入不足和居民教育機會不均等現象相當嚴重。與此同時,鄉村教育人力資源不足,物力資源不足(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第二,鄉村教育體制改革落空。“以縣為主”的教育體制導致地方政府在面臨鄉村教育困境時存在主動性差等問題,導致鄉村教育支出縮減、發展滯后;第三,鄉村教育難掩價值偏離之嫌。受鄉村家庭經濟限制,以及城市文化的滲透,鄉村教育的功利主義逐漸萌芽。這是鄉村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不同教育思路與教育體系產生的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新時代下,依托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教育正持續調整、改善。然而在鄉村教育建設中,仍存在困境。本實踐調研團將會從總結出的原因出發,結合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如何解決鄉村教育面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研究并提出解決建議。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