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社會實踐團在7月的驕陽下走進了莊嚴而肅穆的烈士陵園。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此三者,常州三杰也。入園后便是他們的雕像,這是后輩對前輩的追憶,他們的故事,鼓舞著后輩不斷奮斗前行。
聽著英烈們的故事,看著來自他們的筆記,心里不禁充滿了敬意。拼死收集的情報,染上鮮血的衣服,曾經收集的槍支彈藥,在我們的心中架起了一座精神的橋梁。望著墻上一張張照片,看著那陌生而又和藹的臉龐,這些正是為中華民族崛起而不懈奮斗的前輩們,是揮灑熱血,創造和平的英烈。
隊員們認真聆聽工作人員講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這些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奮戰的英雄兒女,他們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每一位隊員的心靈。隊員們紛紛表示,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踐團成員在參觀烈士陵園活動現場。李暢 供圖
傳承紅色基因,宣傳紅色文化
社會實踐團來到了嘉澤鎮,先后走訪了高車垛和大園村,針對本地紅色革命進行了調研,并且向村民們宣傳紅色文化。
團隊成員們特別注意傾聽老人們的講述。他們耐心傾聽老人們回憶革命戰爭年代的那段艱苦歲月,傾聽革命先烈英勇斗爭的故事,從中汲取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次“三下鄉”行動不僅讓鄉村老人們重溫了革命歷史,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魅力,也讓團隊成員們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他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入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村民們雖然年事已高,但那份對革命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卻從未減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傳承著紅色基因,為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實踐團走訪村民宣傳紅色文化。李暢 供圖
發揚革命精神,傾聽老兵故事
真正的觸動心靈的時刻發生在周莊村,在那里實踐團走訪了退伍老兵江松海。江爺爺1969年冬天參軍,黨齡五十余載,精神依舊矍鑠。提及往昔崢嶸歲月,他的眼中總是閃爍著屬于軍人的那份堅毅光芒。
1974年江老參與過三次大演習,第三次是海陸空重型坦克演戲,而江老所在連隊是主力軍。江老回憶起那段歲月,眼中閃爍著堅毅與自豪。他告訴團隊成員們,他雖未參加過戰役,但當兵的七年記憶卻是彌足珍貴的。
江老分享他和戰友們的故事,回憶了那些并肩作戰的兄弟們。他說:“我們當時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國家,保衛人民。雖然現在我們老了,但那份信念永遠不會變。”
在聆聽江老的故事時,仿佛穿越了時空,隊員們被老兵們的英勇與堅韌所震撼,也被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誼所感動。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訴說著,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

實踐團傾聽革命老兵故事。李暢 供圖
以汗水致敬英魂,用勞動弘揚精神
在這片承載著無數英魂的土地上,隊員們以汗水致敬先烈,用勞動傳承紅色精神。
烈士陵園內的松柏蒼翠挺拔,仿佛訴說著革命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故事。團隊成員們身著統一的志愿者服裝,滿懷敬意地步入陵園。
團隊成員們一起拔草,讓綠化帶更整潔美觀,在勞動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不僅展現了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風貌,更在勞動中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的偉大和崇高。這不僅讓隊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和崇高精神,也讓他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實踐團在烈士陵園開展綠化活動。李暢 供圖
在此次活動中,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了紅色文化的力量與價值。在未來的日子里,紅色文化將繼續在鄉村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鄉村的振興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同時,也期待著更多的青年學子能夠加入到“三下鄉”的行列中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傳承紅色文化、服務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李小鳳 李暢 )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