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包餃子前,義工們需要做好一些準備工作。首先,他們們準備好了各種各樣需要用到的食材,包括面粉、水、鹽和一些粉絲,包菜,豆腐,花菜之類的餡料。準備好食材之后,他們對這些食材進行了初步的處理,先將菜用水清洗干凈,然后放在鍋里用清水煮熟。

隨后將煮熟的菜撈出放置在切菜板上,再用刀將食材剁碎作為餡料,也叫做剁餡,新鮮的蔬菜即將經歷一場由刀刃引領的變身,同學們和義工們握緊刀柄,手腕輕輕發力,刀刃與砧板接觸的那一瞬間,發出了清脆的“噠噠”聲,宛如廚房里的交響樂章。

在處理完食材之后,對面皮的準備和加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搟面皮之前,義工會根據面團的大小對其先進行適當的按壓調整,隨后便拿起屬于他們自己的武器,用力按壓在面團上來回搟,一直旋轉面團直到它在壓力下緩緩延展,逐漸變成一張圓潤的像一輪輪小小的明月的面皮。

餡料和面皮都準備好后,便開始正式地包餃子啦。義工們先拿起面皮輕輕放在手心 再用筷子夾起適量的餡料,小心翼翼地放在面皮中央,然后用手指沾點水,沿著邊緣細細涂抹,使餃子能緊密合攏。包好的餃子形態各異,有的扁平,有的鼓鼓囊囊,還有的是一些別出心裁的義工家人包出來的圓圓的包子,使人大飽眼福。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義工家人們每個人都無不樂在其中,從一開始到最后餃子下鍋,每一刻都充滿了歡聲笑語,他們體會到了一起勞動的歡樂,也從自給自足中得到了滿足。


這一次舉行的活動,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聚餐,對于老人們而言,這次的活動如同一劑心靈的良藥,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他們重拾了年輕時的記憶,那些與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分享生活的溫馨畫面仿佛就在眼前。通過這次包餃子的活動中志愿者與老人們的互動,不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促進了代際之間的溝通與融合,展現出了茅山社區大家庭的和諧與團結。
(文/陳燁盛 攝/許恬 金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