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校園網西安7月23電(通訊員胡安琪)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根據西安外國語大學的部署安排,結合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實際決定在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開展“探終南山之景,觀民俗之姿”——鄠邑縣農民畫發展現狀調查研究暑期實踐活動。
實踐團以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農民畫的發展保護為例,通過廣泛開展和參與展館參觀、藝術創作、專訪農民畫畫家、街頭采訪等實踐活動,探尋鄠邑農民畫歷史發展脈絡和現代性轉化,發揮民俗文化效能,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領會“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一步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實踐團啟程:走進東韓村,探尋農民畫之源
東韓村位于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道,地處鄠邑區城北,由原東韓村、西韓村合并而成,常住人口625戶,共計2500余人。
東韓村別具一格,有著“陜西第一村”的美譽。這里的村莊布局整齊,綠樹成蔭,花草遍地,家家戶戶的別墅式小樓被紅瓦白墻環繞,窗前屋后鮮花簇擁,整個村子猶如一個城市別墅花園。
東韓村是著名的“農民畫之鄉”,村里的農民畫畫家潘曉玲、王乃良等在業內享有盛譽,他們的作品風格淳樸,鄉土和生活氣息濃厚,創意新穎。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目前村里已發展了78戶農家樂,3個農民畫、剪紙、土布工藝品經營戶以及2戶精品民宿。
街邊隨處可見的農民畫。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李嘉欣 供圖
走訪調研,傾聽民聲
發放調查問卷
實踐團成員在走訪過程中不僅觀察到東韓村規整統一、整潔優美的別墅式房屋,同時,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東韓村村情以及農民畫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實踐團成員們在村中,并采訪了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村民,在調研過程中,許多村民都表示在東韓村居住幸福舒適,雖然也存在有待提高的方面,但是整體持積極態度;關于農民畫的發展,村民也認為其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訪談過程。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韓樂 供圖
在填寫問卷時村民們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和參與度。他們不僅認真回答了每一個問題還主動向實踐團提出了許多關于農民畫發展的建議和意見。有的村民建議政府能夠舉辦更多的農民畫展覽和交流活動以促進農民畫的傳播與交流;有的村民則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農民畫產業的扶持力度提高農民畫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
通過與東韓村村民的深入交流與問卷調查實踐團深刻感受到了農民畫在這片土地上的蓬勃生機和無限潛力。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實踐團推動農民畫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深入訪談農民畫畫家
隨后,實踐團成員來到了農民畫畫家王乃良老師的工作室,與王乃良老師對關于農民畫創作的經歷展開了對談。
在訪談開始前,實踐團隊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查閱了大量關于東韓村農民畫的文獻資料,了解了其歷史背景、藝術特色及市場狀況。同時,制定了詳細的訪談提綱,確保訪談內容全面、深入且有針對性
王乃良老師提到,自他創作他農民畫起,至今已然三十多個春秋。早在 1974 年,中央美院在村子里開辦學校,那時年僅 11 歲的他便有幸接觸到國畫,開啟了藝術之旅。1982 年高中畢業后,他堅定不移地在農民畫創作的道路上前行,從未有過絲毫的懈怠與動搖,憑借著對農民畫的熱愛與執著,一路堅持至今。
訪談王乃良老師。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代媛媛 供圖
“東韓有禮”模式
調研結束之后,在采訪村宣傳委員王穎超時,王委員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東韓有禮”模式。“東韓有禮”模式是東韓村于2021年8月開始采用的發展模式。該模式按照“村集體+企業+農戶”的形式,由東韓村與西安追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西安東韓有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搭建電商平臺,發展品牌農業,并建設東韓特色產品品牌孵化器。其產品鏈涵蓋果蔬、土特產、飲品、雜糧禮盒、文創產品等。為提升品牌知名度,在禮盒包裝上融入農民畫元素。
“東韓有禮”模式。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代媛媛 供圖
最后,在王穎超委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東韓村建立的農民畫莊,其中陳列有多位農民畫畫家的作品供來客欣賞;還參觀了供農民畫培訓班使用的研習所,該研習所配備LED超大屏幕,可供上百人同時學習;最后實踐團還參觀了東韓咖啡館,該咖啡館對咖啡豆等商品進行電商運營,而其中的商品包裝就融合了農民畫的元素。
實踐團與王穎超委員的合影。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代媛媛 供圖
通過此次探訪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農民畫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農民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在未來的發展中,農民畫需要不斷吸收新的藝術元素和表現手法,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東韓村以“東韓有禮”模式為畫紙,以農民畫為底色,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向,以每一位“東韓人”的奮斗為畫筆,定能繪就鄉村發展的新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