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上午九點,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楓火志愿者隊暑期“探終南山之景,觀民俗之姿”實踐隊前往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戶縣農民畫展覽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觀了戶縣農民畫展覽館并采訪了展覽館負責人及許多農民畫畫家。

實踐團成員在戶縣農民畫展覽館參觀與展覽館游客共同了解展覽館歷史。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嘉欣 供圖
實踐團成員在參觀展覽館結束后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展館內向游客發放調查問卷,另一部分則對提前聯系好的畫家進行采訪、訪談。
實踐團成員將調查問卷介紹給當日展覽館大多數游客并詢問能否填寫,絕大多數游客都欣然同意,并十分熱情的回應實踐團成員,填寫調查問卷的游客年齡從18歲以下到50歲以上全部涉及。當日戶縣農民畫展覽館的游客數量也是十分客觀的。經了解,絕大多數游客都是路過這里被門頭吸引,然后進來參觀的,參觀結束后都對戶縣農民畫展覽館中的作品及展覽館的設施及陳列方式贊不絕口,也紛紛表示,會將戶縣農民畫展覽館推薦給家人、朋友等。游客們大都覺得此展覽館宣傳力度不夠大是當前的主要問題。

實踐團成員在展覽管內向展館工作人員介紹調查問卷并協助填寫。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代媛媛 供圖
另一部分實踐團成員親臨畫家作畫現場,了解了各位畫家的工作狀態,提前欣賞了一幅馬上完工的當代農民畫。實踐團成員在欣賞之后紛紛表示:“這幅畫的尺寸十分可觀,但細節也十分細致,色彩鮮亮,畫風喜慶,每一處細節都十分精致。”讓實踐團成員們連聲贊嘆。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的畫家們在共同創作一幅巨大的農民畫。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李嘉欣 供圖
當日下午,實踐團成員采訪了農民畫展覽館的畫家白瑞雪女士與雒志儉先生。
實踐團成員向白瑞雪畫家了解了戶縣農民畫發展歷程,了解到了早期農民畫畫家為男性占比較多,隨著社會發展到如今轉變為女性畫家占主要地位。農民畫畫風也隨著男女畫家主要占比的改變也從偏農民生活、生產、勞作主題到表達家庭溫馨、社會積極改變的表現為主題。但農民畫主題一直堅守著寫實這一主要特點,展現農民生活場景,表達農民生活愿景是農民畫發展亙古不變的中心意。實踐團成員也向白畫家詢問了其對農民畫發展斷代的看法及解決辦法。白瑞雪畫家直接地表示,她認為現實收入問題是農民畫畫家斷代的主要問題,她提到她自己也認為農民畫畫家這一職業在當今社會可以做兼職,但全職無法解決生活問題。白瑞雪畫家認為將農民畫發展產業化,例如制作文創產品、建設農民畫文創產業園區、跟新時代新媒體結合、優化精進農民畫藝術形式、改變傳統看畫方式讓看畫方式不再單一等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踐團成員們表示:“白老師的溫馨可愛的主題畫風是其獨有的,她將農民畫發展脈絡掌握的十分清楚。”

實踐團成員與畫家白瑞雪的合影。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代媛媛 供圖
畫家雒志儉也向實踐團成員們詳細、細致地介紹了他的農民畫學習、創作歷程。講述了他從小與農民畫就有解不開的淵源、和他在澳大利亞代表中國農民畫作家創作具有當地風土的農民畫及美國等國家的創作經歷。實踐團成員也向雒志儉畫家了解到他的一些創作想法及創作靈感。雒志儉畫家也與實踐團成員深入探討、交流了他對新時代農民畫應該如何積極探索,如何與市場形成產業等解決農民畫發展現狀的措施。最后,雒志儉畫家向實踐隊隊員講述了,他《洗布》、《兩鄰家》、《母子情》等作品的創作環境及他是如何自己總結農民畫風格,總結了什么樣的農民畫發展風格,如何持續創作風格不同的農民畫等創作問題。實踐團成員都表示:“雒老師的創作理念新舊結合,獨樹一幟。他對農民畫問題的指出也是一針見血。”

實踐團成員與雒志儉畫家的合影。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李嘉欣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