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約同講普通話,共繪民族同心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為了響應這一號召,2024年7月17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鄉約仙境酉陽,共挽民族星光”實踐團走進重慶市酉陽縣,開展了一系列推廣普通話和助力鄉村振興的活動。此次實踐活動旨在通過街采調研、家庭走訪、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了解當地居民對普通話的使用情況,并通過各種形式的宣講和互動,提高他們的語言素養,為鄉村振興插上“語言的翅膀”。
實踐團成員攜帶了普通話宣傳材料和中華經典朗誦讀本等資料,于7月17日開展推廣普通話活動。他們首先進行了詳細的調研,了解當地居民的普通話使用情況和需求。
鄭郁川攝
在活動中,實踐團成員通過街采調研、家庭走訪等方式,深入了解了當地各年齡段居民對普通話的掌握程度和使用頻率。根據所了解到的具體實際情況,實踐團成員們具體分析了普通話推廣的必要性以及普通話的社會影響,并制定了普通話推廣的相關策略,在推廣過程中積極應對挑戰。隨后,他們還通過發放海報傳單、舉辦普通話培訓班等其他形式,向村民普及普通話知識。實踐團還組織了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活動,普通話訓練小游戲邀請村民兒童參與其中。通過這種形式,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經典文化的魅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鄭郁川攝
實踐團成員與村民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普通話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并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普通話。此外,他們還通過制作短視頻、微課等融媒體手段,進一步擴大了推普活動的影響范圍。
實踐團成員表示,普通話作為全國通用語言,在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農村地區,尤其是普通話覆蓋率偏低的地區,推廣普通話可以顯著提升農民的語言溝通能力,從而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收入水平。此外,通過推廣普通話,可以拓寬鄉村發展渠道,為鄉村創造更多經濟增長的可能,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廣普通話有助于提升鄉村區域的整體文化素質和修養,助力鄉村文明建設。這不僅能夠增強農民的文化認同感,還能促進語言文化和鄉村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鄉村經濟新增長點。他們將繼續關注酉陽縣的語言文字工作,進一步分析研究當地的實際情況,形成總結性成果,并深度參與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工作。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更多的此類活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鄭郁川攝
通過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實踐團不僅提高了酉陽縣居民的普通話水平,還增強了他們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認識和理解。活動期間,共有數百名村民參與了相關培訓和互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鄭郁川攝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酉陽縣居民的文化生活,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實踐團成員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志愿服務精神,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在未來的鄉村振興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通訊員 張國洪 候萌 肖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