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濱州7月20日電(通訊員 李珂 )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征途上,節水灌溉技術的改革至關重要。為深入學習和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節水灌溉的號召,提高農民群眾對節水灌溉技術的認識和應用能力,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7月20日,曲阜師范大學心系農情實踐隊走進濱州市陽信縣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本次活動旨在調查農戶對于節水灌溉技術的采納意愿,分析影響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的影響因素,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漫灌歲月的告別:探尋農業節水新途徑
傳統的灌溉方式在我國農業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地區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傳統灌溉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下,造成了水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容易導致土壤鹽堿化和農作物減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此方式的弊端日益凸顯。為了了解這一現狀,實踐隊員深入農村,走進田間地頭,對當地的傳統灌溉方式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當地還留存著部分傳統灌溉設施仍在使用。通過較為直觀的方式,了解傳統灌溉的具體情況,為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提供現實依據。

圖為實踐隊員觀察傳統灌溉設施。(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珂 攝)
在采訪當地居民過程中,實踐隊員與農戶進行面對面交流,通過調查與訪談,了解到部分農戶對于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認知度不高,重視度不夠,這也是導致節水灌溉技術進行全面推廣的重要阻礙。實踐隊員向被采訪農戶介紹新型節水灌溉技術,綜合當地土壤質地以及地形地貌各方面因素,詳細介紹了滴灌這一灌溉技術。同時也了解到,近年來當地的大部分耕地更換了這一新型灌溉技術,并已經投入了使用。據統計,由于滴灌設施的投入使用,該地灌溉年均用水量大幅度降低,糧食長勢和土壤健康狀態明顯好轉。

圖為實踐隊員了解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珂 攝)
節水時代的來臨:引領農業節水新篇章
節水灌溉的推廣,提高了當地的水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踐隊員跟隨農戶,來到應用滴灌設施的田地中,近距離觀察和了解滴灌設施的建設情況,包括管道布局、滴頭安裝、控制系統等。根據當地農戶介紹,滴灌系統的運行是基于壓力差原理,利用水泵從水源抽取水,通過加壓,將水順著管道系統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在輸送過程中,澆灌水要經過過濾器去除雜質,最終通過滴頭以均勻、緩慢的速度釋放水分,滴入土壤,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這種灌溉形式,可以直接將水送到作物根部,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和滲漏,同時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能更加方便的控制灌溉時間和水量。

圖為當地滴灌設施管道。(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珂 攝)
實踐隊員觸摸滴灌管道,親眼見證了水滴緩緩流入作物根部,真切感受到了滴灌技術帶來的節水效益和農業生產的變革,也體會到了科技創新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實踐隊員針對考察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影響節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根據農戶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包括調整滴頭間距、改善管道布局、定期清理過濾器等在內的多項改進措施。在實踐隊員的幫助下,農戶的節水設施得到了有效改進,水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作物生長狀況也得到了改善,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重收益,共創綠色發展模式。
在對農戶的走訪調查中,實踐隊員耐心傾聽農戶心聲,詳細記錄了他們對節水灌溉設施的看法和建議。通過與農戶的深入交流,了解到大多數農戶對節水灌溉設施持積極態度,但受限于資金、技術、政策等因素,部分農戶的采納意愿并不強烈。實踐隊員明白了技術推廣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更需要充分考慮農戶的實際需求和接受能力。在未來的實踐中,實踐隊員們將會持續關注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增加了解農村,接觸實際的機會,助力農業科技進步,促進鄉村振興。

圖為心系農情實踐隊隊員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珂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