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科院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研究院工作人員對實踐服務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詳細介紹了研究院在支持黃三角農高區建設與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圍繞鹽堿耕地質量提升、耐鹽堿適生作物育種、鹽堿地高效利用和農業生態安全等方面開展的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的整體情況。工作人員特別提到,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聚焦濱海鹽堿地的改良與利用,通過集聚國內外的頂尖創新資源,致力于打造一個特色鮮明、優勢明顯、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管理科學、開放包容的現代農業科研創新平臺。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實踐服務團成員前往園區內黃河三角洲鹽堿地種植制度長期科學觀測試驗場實地調研。沿途,成員們了解了研究院在農作物育種、栽培技術、植物保護等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親眼見到輪作制度、間作制度、套種制度等種植制度在種植耐鹽堿作物上的應用。實踐服務團了解到,省農科院大力推動“以種適地”與“以地適種”相結合,加快選育耐鹽堿特色品種,充分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踐服務團成員們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講解,就鹽堿地作物種植、鹽堿地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積極提問,與專家們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探討。
實踐服務團參觀了東營市黃河文化館的第一展廳、第二展廳、第三展廳和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東營實踐主題展等展廳,親眼目睹了黃河源區的民俗風情和沿黃流域滄海桑田的迭變歷程,領略了在黃河孕育下塑造的燦爛華夏文明。實踐服務團了解了四大發明、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中醫中藥、“二十四節氣”等文化科技成果都產生于黃河流域。實踐服務團沿著黃河流域的歷史腳步,觀看復原的古代場景和農業生產過程,重點了解了古代制鹽過程和東營鹽業文化。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東營實踐主題展中,實踐服務團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黃河足跡”,了解到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鹽堿地種業創新上實現突破,為推進“改地適種”向“改種適地”的轉變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此次調研參觀中,實踐服務團成員們對作物種植、黃河文化以及鹽堿地灌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實踐服務團成員們紛紛表示,在接下來的實踐中要繼續學習專業知識,切實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為鹽堿地農業發展作出屬于農科學子的一份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