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團的成員們通過豐富多彩的音體美課程與紅色文化相結合,多層次的豐富內容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利于他們形成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同時也為了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豐富閱歷,增長才干提供了寶貴經驗。課堂上,志愿者們首先通過生活化的提問引出話題,輕松開篇,隨后跟隨歷史的線索引入主題,為后續的課程做鋪墊,緊接著的是手工課程,最后由志愿者們和兒童一同完成紅軍帽的制作,由此及彼,靜中有動,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伴隨著蟲兒飛的悠揚歌聲,旋律和節奏地規律引入,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制作了紙飛機并進行紙飛機比賽。在孩子們意猶未盡之余,漸入接力跑教學課程,熱身游戲、拉伸和課程介紹徐徐展開,場面井然有序,孩子們興致昂揚。

紅色支教行數里,溫暖點亮未來星。在志愿的日常陪伴學習中,細致觀察并理解留守兒童的成長特點,志愿者們日益增強的社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力量。

我們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親眼目睹了他們生活的艱辛與不易。那些簡陋的房屋、破舊的家具,以及孩子們臉上卻依然掛著的堅強笑容,都讓我深受觸動。通過與家長和村民的交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留守兒童的現狀與需求,也更加堅定了我要為他們做更多事情的決心。這段“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經歷,對我來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成長的飛躍。它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與孩子們相處,如何用音樂與關愛去溫暖他們的心靈,更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關注并幫助那些需要關懷的群體。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傳遞這份愛與溫暖,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力量。(文字:孫雯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