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團成員的陪伴下,1個小時的車程并沒有想象中漫長。當汽車緩緩駛入目的地后,等待小朋友們的的將是一段在未知中探索、在體驗中學習、在收獲中成長的全新旅程。實踐團成員杜昊陽向大家發布了任務卡——尋找十大鎮館之寶,并進行拍照打卡。
“姐姐,你看這個石頭上還有小人誒”陳妙語小朋友指著一個精美蛋殼黑陶高柄杯上的圖案給實踐團成員郭秋順看。精美的玉器、陶器、青銅器等文物不僅展現著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也在今天激發起小朋友們對美好事物探索的好奇心。


隨后,石碑、拓印、竹簡等能夠記錄文字的展品出現在小朋友們眼前,鄉村兒童公益故事館里學到的傳統非遺文化,在博物館變得具象化。通過實踐團成員的講解,文物生動的展現在他們面前,四千年前的文物在小朋友們的面前“活起來”了。


隨著實踐團成員的引導,小朋友們來到沉浸式展廳,在這里他們通過3D數字技術了解到古代水利工程的演變發展歷程,親身體驗了實踐操作臺,在動手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印象。


在近現代史展館,開啟了今天的“愛國教育”小課堂,一件件帶有厚重歷史意義的展品以“物”傳情,“訴說”著近代歷史上的往事,當小朋友們參觀完博物館再看到博物館外如此和平、安定的現代生活,內心的自豪感由然而生。
經過短暫的休整后,實踐團成員帶領小朋友們走進了山東省美術館。色彩與形狀碰撞形成了奇妙的藝術世界,小朋友們遨游在其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大膽的創作、新穎的想法再結合色彩的多變,畫作中的創作力震撼著小朋友們。或許小朋友們在這個階段無法更深刻的了解到畫家的創作心境是怎么樣的,但是在親身參與中,他們對“藝術”“創造”“生命力”等詞匯第一次有了具體的理解。




在時光的流轉中,當歷史與文化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公益故事館”鄉村青少年閱讀賦能普及實踐團的每一位成員都深感榮幸,在互動、尋寶解鎖博物館、美術館“心”玩法中,見證小朋友們的成長。對于實踐團成員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實踐活動,更是一場關于知識、夢想和未來的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