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藝心向黨,筑夢樺墅”鄉村振興實踐團于7月3日前往南京市棲霞區西崗街道樺墅村,利用專業優勢,圍繞鄉村振興、文化傳承、藝術服務主題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專業調研、藝術墻繪、藝術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專業特長、性格特點等,將11名隊員分為三組,分別是問卷調研組、藝術墻繪組和藝術支教組,同時開展鄉村振興實踐活動。

圖為實踐團調研組在樺墅學堂前合影 韓宇 攝
鄉村調研,筑牢安全防線
實踐團調研組同學們在組長申悅的帶領下,走進田間地頭,走到農戶家中,訪談當地村民,開展了為期兩天的問卷調研工作,通過“鄉村美育現狀”、“數字素養推廣”調查問卷,收集了村民們對美育以及數字化服務的需求。在走訪中,同學們了解到村里老人居多,她們的子女大多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平時的生活中接觸外界較少,生活相對封閉,對信息獲取方面存在較強的滯后性,這樣的情況容易導致老年人對潛在風險識別能力較弱,更容易上當受騙。

圖為實踐團調研組進農戶家進行調研 魏思嘉 攝
針對這樣的情況,實踐團的同學們決定將數字素養技能培訓融入此次活動中,走訪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同學們在河邊遇到在砍柴的馮爺爺,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饒有興趣地向馮爺爺討教砍柴的技巧,并紛紛躍躍欲試,有了馮爺爺的幫助和指導,同學們劈了一大捆的柴火,體會到了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在一旁納涼的八十多歲的曹奶奶和六十多歲的周奶奶也被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吸引過來,隨后同學們向老人們講解智能手機使用,以及如何預防電信詐騙等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讓老年人感受到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幫助她們增強反詐意識和能力。

圖為實踐團調研組為村里老人講解預防電信詐騙 韓宇 攝
提筆上色,繪就和美鄉村
早在活動開展前一個月,團隊成員就在指導老師帶領下,來到樺墅村開展前期調研,大家在參觀樺墅村全貌并了解鄉村悠久的歷史后,確定了墻繪的主題和內容。實踐團墻繪組組長柳智文來自該校影視動畫專業,他入校前曾在墻繪公司實習,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此次墻繪的地點位于村中慢墅藝術工坊內,墻繪組隊員們頂著近37度的高溫,汗流浹背地在18平的小院內進行著藝術創作。經過前期的深入調研,同學們深度挖掘樺墅村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支柱產業等素材,經過與當地負責人謝劍偉老師多天的溝通與磨合,創作出樺墅三寶“南梗46水稻”、“樺墅綠茶”、“石膏礦”等具有當地顯著特色的主體墻繪。

圖為實踐團墻繪組和當地小朋友一起墻繪 李相岑 攝
墻繪組同學們在實踐過程中不畏酷暑,克服困難,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帶著慢墅藝術工坊暑托班小朋友們用畫筆繪制出對樺墅美好未來的暢想。數碼藝術學院分團委鄭燕書記、影視動畫專業班主任郭志強老師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班主任李青宇老師親臨現場,探望實踐隊的同學們。墻繪組蔡騏臣同學在回憶自己三天的墻繪經歷時說到:“此次實踐活動是我們在校內學習生活所接觸不到的,這是一次我們能利用自己所學為社會服務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次挑戰。”

愛心支教,筑夢七彩假期
藝術支教組為慢墅藝術工坊暑托班小朋友們打造了集樺墅鄉村環境美化、非遺手工傳承、愛國主義教育熏陶為一體的美育課堂。課程包括“美麗庭院墻繪”、“非遺竹編畫”制作、“非遺漆扇”制作、“詩歌里的四季”活字印刷術體驗、“數字賦能 行走南京——讀懂紅色金陵城”VR技術賦能紅色經典和“南京紅色歌曲背后的故事”等,實現了孩子們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等綜合素養全面提升。在這里,孩子們收獲了這個暑期最絢麗多彩的記憶,課堂接近尾聲,隊員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合影留念。支教組隊員桑紫依同學在談到給孩子們講述紅色經典時,她說:“時代發展的太快,現在的小朋友真的和我們小時候是大不一樣了,我在問孩子們知道VR是什么的時候,有個小朋友直接脫口而出,是虛擬現實。”

圖為實踐團支教組指導小朋友完成竹編畫 李相岑 攝

圖為實踐團支教組指導小朋友完成漆扇制作 李相岑 攝

圖為實踐團支教組給小朋友講解VR技術賦能紅色經典 李相岑 攝

圖為實踐團全體成員與小朋友們合影留念 李相岑 攝

圖為實踐團支教組與小朋友們合影留念 李相岑 攝
隊員們用所學專業貢獻鄉村振興,讓青春與鄉村振興“雙向奔赴”,積極踐行著南信學子“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的責任與擔當。此次活動讓同學們堅定了要好好學習專業知識的信念,以專業所長服務鄉村、奉獻社會,以青春之我,書寫奮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