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筑先紀念館
范筑先紀念館位于聊城光岳樓北,坐北面南,占地2040平方米,館內設施主要有展廳,紀念碑,展廳面積178平方米,主廳和副廳之間分別建有8米的長廊。庭院中心矗立著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 “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國處”紀念碑,碑陰刻范將軍傳略。展廳外懸掛著梁漱溟先生題寫的 “范筑先烈士紀念館”木刻橫匾。大廳正中安放著范將軍的白玉石半身雕像,兩側收藏有國家領導人和知名人士為悼念范將軍題寫的詩詞與挽聯。
其一,通過還原歷史事件和場景,使人們更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和精神內核。這種方式可以更直觀地展示紅色文化的真實性,使人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但這種方式可能需要較高的成本和時間投入,且可能受到歷史資料的限制。范筑先紀念館中就布設了不少還原范筑先將軍生活的場景,建造了不少塑像,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其二,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方式,將紅色文化融入教育體系,使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這種方式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可以培養人們的紅色文化意識和價值觀。但可能需要教育部門和相關機構的支持和配合,且可能受到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的限制。經過隨機調查和采訪,當地教育系統對于紀念館十分重視,中小學多次組織進行紅色文化學習,當地百姓對范筑先紀念館也十分重視。其三,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平臺,將紅色文化廣泛傳播給社會大眾。這種方式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可以迅速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但可能受到媒體平臺的限制和審查,且需要專業的媒體團隊進行制作和推廣。當地媒體對于紀念館的傳播較淺,導致外市對于紀念館認知程度較淺。其四,通過文化創意產業,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中,如設計紅色文化主題的產品、開發紅色文化旅游線路等。這種方式可以創新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但可能需要較高的創意能力和市場敏感度,且需要考慮文化產品的商業價值和市場需求。我們注意到范筑先紀念館附近并沒有較合適的文創產品或項目能夠較好地宣傳紅色文化,不少宣傳仍以光岳樓古鎮為主。想要大力弘揚紅色文化,文化創新必不可少。
時間:2024-03-04 作者:朱世起 來源:山東大學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