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到母校,我們的身上少了高考下的緊迫與焦慮,多了一份輕松與自在。散步在校園里,踏著青青的石板路,走過每一個熟悉的角落,我們似乎無法再融入這個校園,而是成為了“令眼旁觀”的訪客。我們曾在這里寒窗三載,如今再度踏遍母校的每一寸土地,凝視著校園中略帶疲憊而又富有活力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昨天的自己身處校園,埋頭趕路。
在宣講過程中,我們走上講臺,首先分享了自己高中時的學習經歷及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介紹了自己就讀高校的辦校歷史、區位優勢、專業特色、就業狀況以及招生政策。同時我們還分享了自己在備戰高考期間的寶貴經驗,包括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如何調整心態以及如何合理分配時問等等,勉勵學弟學妹們要珍惜當下,把握機會,勤學苦練,走進心儀的大學?吹綄W弟學妹們,我們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為夢想執著著努力著,卻也不免學習上的挫折與對未來的迷茫。
同時,我們再訪恩師,重溫師生情、共話同窗誼。恩師與大家敞開心扉,提出“大學不僅在于學習課本知識,更是在于學會如何大方表達熱愛,如何大方認可自己”。我們也在此刻真正明白為何稱老師為燈塔、為引路人,他們不會一直伴隨在我們前行的路上,而是會在生命中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目的地等待,等待把我們照亮。坐在一起談笑時,我們也發現了老師發間的銀絲和日益增加的皺紋。日夜辛勞的他們,現在正在一天天地老去,多希望他們一如既往的健朗,帶著一群又一群的“鳥兒”高飛,遠走。
源泉工程不僅僅是一次宣講,一次回訪,更是一次傳承。它是高校聯系高中母校的紐帶,它有作為一場社會實踐活動的優點,讓大家學會組織活動,學會與各方溝通安排,讓陌生的隊員們在合作中熟悉彼此,誕生友誼。同時更是慰藉了無數河海大學水之子的母校情結,它讓我們明白“驀然回首,人生的時令已揮手雨季多時,懷舊成了主色調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學留給人的記憶是美好的,濺起浪花朵朵,如海邊零落的貝殼一樣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