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組織和協調長江保護行動,我們團隊致力于用行動號召全社會的參與和共同努力,策劃了“綠水青山銘于心,長江環保踐于行”的實踐活動,在小漓江生態保護區開展垃圾拾撿活動,并且走進長江水生生物科普館,觀賞江豚、了解江豚,在江豚保護的發展史中汲取長江生物保護的積極經驗與知識。
江邊,波光粼粼的水面輕輕流動,緩緩吹拂著江畔的垂柳。微風中傳來清新的濕潤氣息,一片寧靜而美麗的景象展現在眼前。然而,讓人心生痛惜的是,在這如畫的江邊,散落著一些不法之徒漫無目的扔棄的垃圾。塑料瓶、紙質包裝袋、廢棄的食品盒子,它們毫無顧忌地破壞著江畔的原本面貌。我們團隊于11月14日來到小漓江生態保護區,戴上手套,利用工具如長臂夾和垃圾袋,有序地撿拾垃圾并進行分類。此外,撿拾江邊垃圾之余,團隊成員深入周邊群眾,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向公眾宣傳環保知識,促進人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圖為項目成員在小漓江交流長江概況
團隊撿拾垃圾的實踐活動作為保護長江的一項簡單而有效的措施,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意義。通過拾垃圾行動可以有效減少長江邊的垃圾污染,提高水質,保護水生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其次,宣傳教育的開展進一步喚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促使人們自覺抵制垃圾隨意丟棄行為,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保護長江是我們的共同責任。在組織與協調、具體行動措施及實施計劃、管理和評估方法等方面需要精心規劃和有效實施,只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長江保護的目標,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垃圾清掃行動
江豚是中國長江流域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被譽為“長江之魂”。它們是長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江豚生活在長江主要支流和湖泊中,它們是中國淡水生態系統的重要指示物種,也是河流的健康標志。江豚的特點是身體灰色,吻部突出,類似于海豚,但體形較小,約為海豚的一半大小。它們是典型的江河動物,對自身生活環境要求較高,包括水質、水流速度和水深等方面。保護江豚至關重要,它不僅關乎物種的繁衍與存亡,更代表著我們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和對生態平衡的追求。江豚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水污染、河道變化、工程建設、非法漁撈、交通船只撞擊以及自然種群遺傳多樣性下降。這些因素導致江豚棲息地的縮小和破碎化,嚴重威脅著江豚種群的生存和繁衍。保護江豚已迫在眉睫,亟需采取積極的保護行動。
圖為江豚躍出江面
11月25日,團隊成員來到中山碼頭,沿江而行,觀察江面,尋找江豚身影,在老師和志愿者的帶領下,悉知長江江豚的樣貌與生存環境,對長江水生生物做一個初步的了解。隨后的長江水生生物科普館參向團隊成員詳細地展示了江豚的基本知識以及江豚的歷史故事。此外,在志愿者與館內老師的講解引導下,成員們進一步了解到了南京長江江豚智慧防控系統的詳細內容與功能發揮,感悟其信息技術的熟練運用,同步學習長江江豚保護的智能監控體系,實時記錄講解要點,從而為團隊保護其他長江水生生物提供借鑒經驗。
圖為成員聽取館內人員講解
保護江豚不僅僅是為了保護一種珍稀生物,更是為了維護生態平衡和保障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江豚作為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它們的數量和分布可以反映出長江流域水環境的健康程度。保護江豚可以促進江河流域的生態恢復,提高水質,保持河流的自凈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確保生物多樣性的保持。為進一步將長江環保踐于行,我們關注江豚的保護動態,提高環保意識,減少水污染和垃圾排放,積極參與環保活動。此外,我們還通過學習和傳播有關江豚保護的知識,提高公眾對江豚保護的認識和關注度。每個人的微小行動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江豚的保護事業添磚加瓦。保護江豚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續關注。只有通過政府、社會組織、全球合作和個人行動的共同推動,才能實現江豚的有效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傳遞給子孫后代一個更美好的家園。
圖為團隊成員觀測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