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牛場基層 傾聽養殖戶心聲
實踐團成員深入黃岡市蘄春縣肉牛養殖場,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交流等形式對牛場情況及養殖戶的寄生蟲知識儲備進行了調查。隊員們一邊采樣一邊詢問和傾聽養殖戶們所遇到的寄生蟲疾病,回答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寄生蟲感染問題。
在調查過程中初步發現薪春縣以小農養殖戶為主,肉牛呈散養或圈養的養殖模式,普遍存在寄生蟲感染,由于養殖戶對寄生蟲相關知識了解有限,只能使用一些常見的驅蟲藥物進行防治,但是并不清楚藥效,也不能完全解決寄生蟲感染。養殖戶們表示:“現在肉牛養殖普遍存在困難,尤其是對于他們這種小型養殖戶,因為養殖原料價格和人工成本上漲的影響,因此大多都是放牧飼養,但這會因為接觸外界水源而更容易感染寄生蟲。”
實驗診斷判蟲卵 科學防蟲在行動
在收集到糞便樣品后,實踐團成員回到學校在實驗室的條件下,使用飽和鹽水漂浮法(線蟲、球蟲)和沉淀法(吸蟲、絳蟲)品提取寄生蟲蟲卵,對采集后的糞便樣進行寄生蟲蟲卵檢查。通過顯微鏡下觀察結合專業的書籍分析,根據蟲卵的大小、形狀、卵殼的厚度及有無卵蓋等因素判斷寄生蟲種類。檢查發現3個肉牛養殖場蟲卵陽性檢出率較高,混合感染現象十分普遍。實踐團將結果以檢測報告的形式反饋給牛場,養殖戶們表示十分感謝,同時實踐團會在后續輔助養殖戶進行寄生蟲病的預防,若遇到牛只有明顯寄生蟲病癥狀而導致的死亡,但不能確定具體寄生蟲引起的病因,養殖戶可以將糞便/腸道樣品郵寄給實踐團,依照實驗室條件幫助養殖戶確定寄生蟲感染種類,希望能為養殖戶預防寄生感染提供參考意見。
肉牛養殖中常見的寄生蟲疾病種類很多,一旦發生疾病,如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對策,直接影響牛只的健康成長,嚴重時還會導致牛只的死亡。實踐團建議黃岡市蘄春縣肉牛場應采取綜合的防控對策,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和驅蟲工作,切斷疾病傳播的途徑,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確保圈舍的清潔衛生,做好日常殺蟲滅蠅工作,減少寄生蟲病的發生。同時飼養人員還應密切觀察牛只的生長狀況,能夠了解各種寄生蟲病的類型,分析發病原因,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用藥對策,在動物衛生站、畜牧站的指導下對寄生蟲病進行防治,從而有效地降低寄生蟲病對人體的危害。
本次社會實踐調查以黃岡市蘄春縣為例探究黃岡市肉牛場寄生蟲感染情況,實踐團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實驗室條件檢測肉牛糞便中寄生蟲蟲卵,將檢測報告的形式反饋給抽樣的養殖場,針對該養殖場的寄生蟲感染情況,提出合理的防治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