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硐山鉛鋅礦負責人在對實踐團成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及詳細介紹整個地下礦井的概況后,帶領實踐團來到了鉛鋅礦1330中段,實踐團成員對礦井下空氣質量及有害氣體成分進行實測;對巷道斷面積、巷道平均風速進行測算;測定溫度,CO2,CO,顆粒物濃度,結合數據對井下空氣質量進行評估。

圖為礦井負責人做安全培訓
經考察,礦井下作業面的空氣質量已達國家標準,為保障礦工身心安全實踐團后期會持續關注礦山生產及生態環境,學以致用,努力降低污染濃度,建設良好工作環境。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空氣質量測評
實踐團成員對礦區管理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及周圍居民進行了問卷調研。調研結果發現,礦區污染主要來源于粉塵,有害氣體與噪聲污染。需加大防護用品發放力度并制定相關規定要求作業人員作業期間必須佩戴防護用品;礦區管理人員對礦山生態修復持支持態度,認為做好生態修復需要相關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當地居民較為關注水質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固體廢物問題。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調查問卷
隨著近年來政策及技術在治理污染方面的大力支持與投入,礦區生活環境有了極大改善,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有效促進了經濟發展。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1330中段口合影留念
經過兩天的實地調研,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領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及生活環境對當地居民的重要性,實踐團成員呼吁更多的礦山企業與部門加入到礦山生態修復的行列中,發揮專業特長,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生態修復之路!
來稿學生組織: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資源工程學院赴陜西省四市六礦安全與生態修復創新暑期社會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