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今年六五世界環境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主題,展示新時代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場景,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廈門市環境宣傳教育中心與廈門市湖里區綠水守護者生態環保中心組織開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近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綠創河小禹實踐隊協同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培訓班、環境保護協會前往廈門水務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海滄水質凈化廠進行參觀與實踐調研。

活動開始,工程師向實踐隊員介紹了海滄水質凈化廠的基本情況。海滄水質凈化廠位于海滄區東南部,污水處理規模為20萬噸/天,承擔海滄區東孚片區、新陽工業區、海滄新市區、臨港新城、南部工業區、保稅港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

圖 工程師為實踐隊員介紹海滄水質凈化廠基本情況
在工程師的講解下,實踐隊員對水質凈化的工藝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隨后,實踐隊員跟隨工程師的步伐,實地參觀了水質凈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包括:粗格柵、細格柵、沉淀池、生物池、二沉池、儲泥池、高效沉淀池、濾布濾池、接觸池等設施。




圖 水質凈化環保設施
隨著講解的深入,實踐隊員了解到“粗格柵是水質凈化的第一站,可以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漂浮物,保護提升泵免于機械損壞”,“透明密封罩是為了阻擋污水臭氣的溢出,也便于實時觀察凈化情況”,“污水攪拌機的作用是進行水力循環、提高傳氧效率、改善水體水質”,“為了出水均勻采用了三角堰”等關于環保設施的相關知識。







圖 實踐隊隊員參觀學習
經過了一系列工藝流程的凈化后,工程師在出水排放口采集了一杯“凈水”,而其中還含有部分重金屬,不可直接飲用。實踐隊員近距離見證了污水是如何通過一道道工序由濁變清的,真正見證了水資源的“再生”。




圖 見證水變清澈的過程
通過以實踐為基礎的參觀調研,河小禹實踐隊員對于污水的處理設施效能、出水水質達標排放、水污染負荷等方面有了更深度的了解,認識到生活污水的合理處理對保護和改善水環境的重要作用。
實踐隊隊長艾婉蕓表示:通過有效處理污水,可以減少水體污染和生態破壞,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因此,實現水資源循環和環境保護成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助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時間:2023-08-27 作者:文/方 凡 李錚淇 圖/余樂言 謝紫彤 來源: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閱讀: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為深入探索了解滿族姓氏文化起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榴籽民族行實踐隊拜訪遼寧省撫順市已退休的清前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孫相適老人,
為深入探索了解滿族刺繡文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榴籽民族行實踐隊走訪參觀遼寧省撫順市旗袍刺繡博物館,學習了解滿族刺繡的工筆技
為深入探索了解滿族飲食文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榴籽民族行實踐隊拜訪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當地老黨員,學習了解滿族美食的
為深入探索了解滿族文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榴籽民族行實踐隊走訪參觀遼寧省沈陽市盛京故宮,探索清朝歷史發源地,了解簡約古樸的
安徽省亳州市因有著適宜芍藥生長的地理環境,讓芍藥這嬌美的花朵在這片土地綻放了千百年。相傳自東漢末年,神醫華佗在家鄉開辟第一塊
為深入探索了解滿族文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榴籽民族行實踐隊進入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城探尋滿族祖先生活的文明痕
2023年7月12號,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薪火實踐團探尋中藥之都小隊來到有著“中藥之都”美譽的亳州,帶領大家一起走進亳州,走
為深入了解基層醫院現狀。讓實踐成員深刻體驗基層醫生工作日常,了解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醫療衛生的改革與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扎根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