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鶴峰縣風景。通訊員 徐兆曦 攝
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為一個民族共同體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自己的語言,承載并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方言中寄存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現象是該語言使用者傳統民族文化、傳統經驗最直接、最集中的具體體現。因此保護民族方言不可紙上談兵,更應該從民族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鶴峰縣位于武陵山腹地、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東南角,在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設范圍之內。這一區域在土家族、苗族人民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藝術表現形式,構成了豐富多樣和充滿活力的文化形態。為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暑期社會實踐團的同學拜訪了鶴峰縣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創建辦負責人朱美平。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朱主任。通訊員 徐兆曦 攝
在了解我們團隊的研究方向后,朱主任強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少數民族語言作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發揮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比如,鶴峰柳子戲和曲藝滿堂音都是扎根于土家族聚居區的地方劇種,柳子戲的道白和滿堂音的唱腔都融入了方言特色。在地方戲劇的表演過程中使用普通話就會失去地方戲劇的特色,無論是旋律還是韻味聽起都會感覺差了點“味道”。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鶴峰滿堂音和柳子戲藝人合班同臺演出,相互交流汲取營養,在本地語言韻調的熏陶中,逐漸發展成歷史悠久又獨具鶴峰特色的地方劇種。其音樂、語言、道具,與容美土司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聯系,對于研究容美土司文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朱主任認為,從文旅角度出發,推廣通用語言和保護地方方言兩者之間并沒有存在非常大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推普是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個體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推普工作更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基本途徑。
地方方言和土家族語言承載著熠熠生輝的土家文化,是打造鶴峰文化旅游名片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作為全國最年輕的自治州,恩施州在這方面的保護傳承效果不是很明顯。正因為這個領域以前做的不是很好,所以以后要往這方面努力,向其他地區學習。所以鶴峰縣文旅局也將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視頻、影像等新媒體手段,把鶴峰的少數民族文化推薦給外界。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鶴峰縣村民合影。通訊員 徐兆曦 攝
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流,構成了這片土地獨有的山水畫卷;銀飾裝點的服飾,村間唱響的柳子戲,訴說著這片土地居民的多彩故事。文化兼和美美與共,凝聚人心互聯共和,加強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推動非遺文化創新性發展,是文化自信自強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