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問卷調查采用線上與線下協同調查的形式,線上通過微信等社交渠道發布問卷,線下則采用實地采訪調研的方式。經小隊人員幾天的努力,總共獲取線上137份,線下33份,共計170份問卷。所涉及地區以山東為主,此外還有吉林、北京、天津等地區,輻射范圍廣泛且具有代表性。
調研部分結果如下:所涉及青年團體中,大一年級占比29.93%、大二年級占比51.82%、大三年級占比11.68%以及大四年級占比6.57%。其中,女性參與者占比66.42%以及男性參與者占比33.58%。有75.18%的參與者表示自己曾參與過社區服務,僅有24.82%的參與者表示從未參與過社區服務。在對社區服務看法方面,認為社區服務是青年應當做的工作群體占比85.4%,認為是根本不值得去做的工作群體占比1.46%以及認為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群體占比13.46%。
在對社區服務看法的差異方面,團隊成員一致認為,在近幾年疫情的影響下,各中學取消社會實踐規劃,削減參與渠道,使得學生參與感降低,社會實踐主流群體的積極性以及對于志愿服務的認同感被削弱。另外,此次問卷調查存在部分局限性,所得結果并不完全具有代表作用。實踐隊伍成員為大一及大二年級學生,接觸層面多為其相關群體,因此統計樣本并不代表所有年級的青年觀點。受到“師范院校女多男少”這一客觀方面的影響,樣本所呈現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最后,實踐隊伍成員能力有限,無法做到全面覆蓋,但仍具有參考價值。
盡管有無法改變的意外情況與明顯的局限性,但仍有大批青年學生選擇積極投身于志愿服務。其原因在于青年人參加志愿服務,能夠在培養高雅情操、提升生活技能、獲得嶄新人生體驗的同時,正確認識和把握個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形成對中華民族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并不符合當代青年人追求,當下青年人所追求的應當是完整意義上的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實踐。同時,志愿活動下的不計得失,樂于奉獻也是青年人應有的態度和品質。
綜上,實踐隊伍成員將“與光同行,和光同塵”作為行動宗旨, 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向善,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實現中國夢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文字:凝光志愿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