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巴里坤縣將不同時期的糧庫打造成城鄉規劃館、歷史博物館、群眾書畫館、民族團結館、考古實驗室、西域屯墾博物館、松峰書院等成立巴里坤文博園,具有豐富的研學價值和教育意義,吸引了大量觀光游客。

(研學小隊合影留念)
大道如砥行無疆——群眾書畫館
“紅領巾”小課堂開始之前,實踐小分隊為小同學們紛紛佩戴紅領巾,這些小少先隊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首先,韓海洋帶領“小紅領巾們”參觀巴里坤縣群眾書畫館。巴里坤群眾書畫館利用建于五十年代初的蘇式糧倉打造,整個展廳分為:序廳、天山松雪(活動展區)、冰塔生輝(攝影作品展區)百川西流、沙山藏營(常規書畫展區)名家真跡展區、謙藝棧(座談區)等七大展區,主要陳列展示巴里坤縣60年來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征途漫漫,而今邁步從頭越。展覽中展示了許多精彩的照片,從農田勞作到現代化城市建設,從傳統生活方式到現代生活方式,這些照片生動地展示了巴里坤人民的奮斗和進步。同學們對這些記錄家鄉的照片深感親切,他們可以看到巴里坤人民的勞動精神、傳統價值觀以及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從而培養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力。

(小學員們紛紛圍觀哈薩克刺繡文化講解窗口)
翰墨之美揮毫落——松峰書院
巴里坤人歷來崇文尊古,有“文風甲全疆”之美譽。清咸豐年間,在漢城東街創立了“松峰書院”,當時為鎮西的最高學府,書院講求研究學問和身心修養,主要是為當時培養科舉人才。
研學過程中,小學員們表現優異,認真配合老師,踴躍回答問題。從蘸墨、起筆到行比、收筆,都認真臨摹。起承轉合,一筆一畫,片刻之間就寫滿了一張紙,他們卻意猶未盡,紛紛問老師重新要紙練字。小學員葉勒達爾同學說:“在松峰書院學寫毛筆字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學習更多國學經典。”

(老師指導小學員們寫書法)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團帶領同學們參觀了巴里坤縣文博園,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我們可以激發鄉村文明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鄉村振興。國學教育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則是團結和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基礎,只有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認同感,才能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的長期穩定發展。
韓海洋同學表示:“除了愛國主義教育宣講外,我們還注重培養他們文明參觀的意識,養成保持和維護公共場所秩序的良好行為習慣。書法課一開始,我們這些老師還沒想到要教小同學們寫什么字,他們主動提出‘義薄云天’‘精忠報國’等漢字,這些小同學雖身處天山下的草原小鎮,但他們心胸寬廣,知識淵博,心系祖國,是國家的棟梁之材,我們收獲了很多喜悅與感動。”
我們相信,這次活動對小同學們的成長具有積極影響。希望他們能將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學成后報答家鄉,報答祖國。讓我們共同推動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建設美好社會!

(小學員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