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此次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三下鄉“菌臨天下”鄉村振興實踐隊來到藏在福建省寧德市的“菇城”古田縣開展暑期實踐活動,探尋古田縣食用菌種植的百年歷史。
一、探尋茶樹菇種植環境
第一站,實踐隊成員來到了古田縣桃溪鎮仕坂村茶樹菇種植基地。此時正是茶樹菇采收的季節,隊員們跟隨負責人來到了茶樹菇的培養和育成地——茶樹菇棚,棚內排列整齊的栽培架上擺滿了菌筒,茶樹菇就生長于其中。
負責人告訴我們,過去村中茶樹菇的種植戶們采用木屑、石灰和茶粉作為培育菌種的底料,雖然成品美味,但生產規模卻因此受限無法擴大,且木屑通過砍伐樹木才能取得,不僅價格高昂,還嚴重危害了環境;如今,在黨支部的號召帶領下,菇農們統一使用棉子殼為底料進行茶樹菇栽培,極大節約了種植成本,且種出來的成品十分精美、口感上佳,茶樹菇的銷量隨之日益見長,菇農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改善。
二、深入茶樹菇加工過程
見到了茶樹菇未采摘的樣子,隊員們心中生出一個疑問:平時餐桌上見到的茶樹菇和在基地看到的樣子似乎并不相同?為了解答我們的疑惑,下一站,負責人帶領我們參觀了茶樹菇烘干和加工的工廠。
負責人告訴實踐隊,剛采摘的茶樹菇儲存時間極短,需要經過烘干加工才能夠進入市場流通。來的早不如來得巧,有一座烘干爐恰好完成工作,隊員們便有幸目睹了新鮮茶樹菇剛剛烘干出爐的模樣。
這批美味的茶樹菇不久后就會裝袋上車,匯入市場,最終流入千萬百姓的餐盤里。
稍作休整后,當日下午,實踐隊再次出發,來到了一處食用菌流通加工的倉庫里。
倉庫中堆疊著各式各樣的食用菌制品,銀耳、竹蓀、茶樹菇比比皆是、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銀耳制品種類最豐富:有大小不一的烘干銀耳、單獨封裝的鎖鮮銀耳,還有碎散裝袋的銀耳花。倉庫的負責人告訴隊員,初步加工過的食用菌成箱成袋運到倉庫后,會在這里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完成如包裝、切割、計量、分揀、刷標簽等加工活動,并根據客戶需要適量發貨,這是食用菌產品流通上市的必經之路。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實踐隊隊員上手體驗了組裝食用菌包裝的過程。臨別前,我們品嘗了工作人員親手用“銀耳花”熬制的羹湯,心中充滿了溫暖。
指導老師|鐘機
撰稿|菌臨天下暑期調研實踐隊 林昊、張秋涵
攝影|菌臨天下暑期調研實踐隊顧凡、陳宇楠、施浩恩
時間:2023-08-05 作者:林昊、張秋涵 來源:菌臨天下暑期調研實踐隊 閱讀: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為了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此次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三下鄉“菌臨天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深度領悟鄉村振興的真諦,7月30日上午,我院“師閃志風”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懷化市沅陵縣藍溪口村對當地
“江河無情,生命無價。”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效遏制中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增強學生防溺水意識,學習溺水后急救常識,8月4日
8月2日上午,我校數學與統計學院“師閃志風”暑期社會實踐團于沅陵二中組織高一新生開展文藝匯演活動,校長黃顏興、紀委書記兼政教主任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為促進教育與本土文化、地域特色緊密結合,讓更多學生擁有充足文化底氣和深厚文化自信,8月2日下午,我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進一步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促進學生養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